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414章 大棒!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4章 大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荣反思过:对于贯穿华夏近两千年历史的儒家、儒学,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排斥、那般嗤之以鼻;



甚至于在后世,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儒家、儒学,便是华夏文明在封建时代中后期,愈发腐朽、灰暗的原因所在。



最终,刘荣得出的结论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乡绅治国’道路,在历朝历代——在每一个华夏封建王朝,都使得乡绅、地主阶级,成为了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相较于多少还要点脸、多少还有点追求的封建皇权,乡绅、地主阶级的诉求纯粹的多。



不外乎兼并土地,耕读传家八个大字。



底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他们吸整个底层的血,来帮助他们滚雪球般积累财富、地位的诉求相悖。



只是儒家、儒学的存在,让他们得以将底层vs地主的阶级矛盾,转移为底层vs封建皇权的制度矛盾。



于是,封建王朝周而复始,深陷三百年王朝周期律而无法自拔;



反观乡绅、地主们,早已在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的财富积累——也就是对底层民众的压榨后,发展成为了臭名昭著的百年门阀,乃至千年世家。



直到后世新时代,这样的状况才被一位伟人所终结;



但刘荣依旧清楚地记得:即便在那两千多年后的新时代,整个地球上,也独有华夏文明摆脱了这种畸形的‘乡绅治国’路线。



华夏文明周边的泛华夏文化圈国家,无不仍在被儒家‘乡绅治国’的错误理念继续荼毒,翻身无望。



至于遥远的西方,则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财阀治国理念,并在自我毁灭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明白了这些,再回过头,来看眼下,正被自己所掌控、所统治的当今汉室,刘荣便很轻松的就知道,自己究竟要怎么做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绝对不行的。



至于‘统一思想’,刘荣也想过:要不要从除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当中,选一个可以面面俱到,可以完美武装华夏文明思想的一个。



但刘荣最终发现,这个想法太过于天真。



因为在刘荣的简单了解过后,便发现这个时代的所谓‘诸子百家’,更像是一张百足圆桌的桌腿。



将这百根桌腿砍掉一些,甚至砍掉大半,或许并不影响这张名为‘华夏文明’的桌子的平衡。



但这百根桌腿当中,没有任何一根,能独自支撑起这张桌子。



历史上,儒家曾尝试过。



只是后来的一切,都证明:将一根桌腿放在圆桌正中央,虽然能勉强撑起一张桌子,但这个平衡将无比脆弱;



随便在桌子的某个位置放上东西,桌子就马上会倒。



以至于儒家自己也发现了这个隐患,于是只能‘自我分裂’,内部分离出多个流派,来共同支撑起这张桌子的平衡。



而在刘荣看来,华夏这张桌子,哪怕是按照最基本的物理原理,也至少有三条腿才能立稳。



儒家的‘有教无类’,教书育人,有其可取之处。



法家的法治理念、改革信念,同样不可或失。



此外,还有黄老学——即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墨家的格物致知,乃至于史前版本的‘共产煮意无政府’理念;



还有负责农业技术的农家、医药技术的医家、外交艺术的纵横家、舆论传播的家……



等等等等。



你不能说诸子百家当中,有哪一家可以完全代表华夏文明的思想结晶。



——哪怕号称‘集百家之所长’的杂家,也同样不行!



但你不得不承认:诸子百家当中,任何一个学派、学说单拎出来,都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所以在刘荣看来,统一思想,完全不需要通过粗暴的‘罢黜百家,独尊某术’来达成。



这纯粹就是懒人的做事方法。



刘荣要做的,是通过对诸子百家进行统一的思想改造,来达成华夏文明思想统一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诸子百家当中,那些明显有积极意义的学说、学派。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凭啥听你的?



祖师爷都把道路指的明明白白,你刘荣张口闭口一句话,就让人家改?



你有这么大面子吗?



刘荣显然没有。



准确的说,现阶段的封建皇权,还没有根据自己的心意,来改造某一个,乃至诸子百家所有学派的能力。



但刘荣知道:科举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学派、学说而言,这个‘利’字,无外乎学说的传承。



而传承,就需要人。



只有更多的人,去学习、传承,学派才不会断绝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更积极的投身于某一学派呢?



答案是:做官。



升官发财四个字对华夏人的诱惑力,可谓是贯穿古今。



只有能培养出官员、能让门下底子更轻松的跻身官僚群体的学派,才能吸引更多、更杰出的年轻知识分子,



于是,逻辑闭环大致形成。



——学派、学说,需要有更多的人学习本门学说,来确保学说的传承、延续;



同时,也需要官面上有本学派出身的人,为学说传承保驾护航;



至于年轻的精英知识分子,则需要寻找一块能更轻易敲开‘官场’之门的敲门砖。



同时,也需要通过学说这个媒介,来作为‘报团取暖’的人脉网络。



双方一拍即合。



唯一欠缺的,就是某一学派相较于其他学说,是否在‘将弟子培养为官员’这一层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时,刘荣出手,补全了这个短板。



——哪个学派更听话,哪个学派出身的士子,就更容易被录用为官员!



至此,逻辑闭环彻底形成。



学派要想更受欢迎,就得培养出更多的官员;



而科举的存在,又使得学派为了培养更多的官员,就需要更听刘荣的话。



学派听话了,培养官员的比例、能力增加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自然就变大了;



其他学派一看——这还得了?



于世赶忙跟进。



如此几年,现存于世的诸子百家各学,就都会陷入‘谁跟听天子的话,谁的国家立场更坚定’的竞争当中。



第414章 大棒![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