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309章 幽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9章 幽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八月二十日,日暮时分。



马邑战役打响的消息,终究还是赶着日落前,送到了北地方面军智慧:榆侯栾布手中。



得到消息,栾布第一时间召集了弓高侯韩颓当,遂营将军栗仓,以及江都王刘非等麾下‘将帅’。



得知马邑战役已经在五日前打响,众人无不痛心疾首,抚额长叹。



“可惜啊~”



“可惜!”



“早知马邑已经开打,我等又何必苦等至今?”



“——眼下,马邑已然开打五日;”



“无论河南地如何,单于庭主力再攻马邑十日,便有很大可能停止攻打马邑。”



“唉~~~”



“可惜啊……”



栾布一番长吁短叹,引得了在场众人的认同。



只是再怎么唉声叹气,众人也还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接受这一事实。



——这是没办法的事。



马邑的消息,横跨上千里,由驿骑八百里加急,途径两千多里路程送到北地,五天,已经是极限。



战前,为了避免这种‘马邑开打,北地却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消息’的情况发生,汉家庙堂才根据推算,做出了马邑大致八月二十开打,故而北地也在八月二十日晚动手的预案。



能做的,汉家已经都做了;



至于匈奴人早几日开打,也只能当是匈奴人幸运,汉家倒霉了些……



“其实,诸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遗憾。”



“——毕竟单于庭主力是否回援河南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河南地是否安好、是否还在匈奴人的掌控之中;”



“而非那‘月满而出,月亏则退’的习俗,究竟是否到了日子。”



“若河南地安然无恙,军臣便是在马邑死磕三两月,也并非不可能。”



“若吾等此番不负陛下之筹谋,果真谋夺河南地,那即便才开战一日,军臣也同样会当即停止进攻马邑,以图速速回援。”



···



“说白了,只要吾等今夜得手,军臣五日之后收到消息,便必定会当即着手回援。”



“得知河南有失,军臣可不会管麾下大军攻打马邑,到底满没满十五日。”



“所以,无论马邑是已经开打五日,还是仍要五日才开打,留给我等的时间,从来都只有五、六日。”



“或者应该说:留给我等的时间,从来都只有成功渡河,到这个消息传到军臣所在的单于庭——这至多不过五六日的驿骑脚程而已。”



“至于军臣得了消息后,究竟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将单于庭主力从马邑带回河套嘛……”



“这,就要看那程不识,究竟是果真‘因功封侯’,还是陛下恩封昔日潜邸心腹了……”



栗仓这番话,可谓是得到了在场绝大部分人的认同。



——对于程不识封侯一事,汉室军方高层,其实都普遍存在着异样的情绪。



倒不是刘荣一本《新则》说的不够清楚,又或是对程不识过分偏袒;



而是百十年来的制度惯性,使得军人对胜、败的判断标准,依旧还停留在了十分刻板的指标之上。



如浮斩;



如领土、城池得失;



又如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先登陷阵、斩将夺旗之功,以及丧师辱国、丢城失地之过。



按照过往百十年,普行于华夏大地的判断标准,今年年初北地一战,程不识顶天了去,也只能算是功过相抵。



功,在于朝那未失,成功阻止了匈奴人继续前进、踏足汉家版图的脚步;



过,则在于损兵折将,浮斩实在是过于难看,没法给朝堂,乃至天下人交代。



二者合兵,结论无疑便是以重大损失,勉强达成防守任务。



类似‘拿人命堆出来的朝那未失,俺上俺也行’之类的舆论,更是至今都不曾断绝于坊间。



即便在此基础上再退一万步:当今天子荣要搞军功审核制度改制,不再以浮斩作为将官唯一的军功判断标准,那也应该是有限度的。



——按老规矩,程不识功过相抵,那按新规矩,程不识也顶多就是‘功稍大于过’;



赏赐点金石珠玉、布帛御剑之类,更深直接就是口头嘉奖,也就差不多了。



结果可倒好——原本只是功过相抵的程不识,被天子荣一本《新则》,直接给捧到了封侯的高度!



虽然食邑不算多,但那也是侯爵啊!



自太祖高皇帝开汉国祚,凡今五十余载,算上太祖皇帝始封的开国元勋功侯一百四十六家,汉家至今为止,也顶多封了不超过两百家彻侯。



平均每年不超过四家!



若是排除太祖皇帝一股脑始封的一百四十六家开国元勋,平均算下来,一年更是不到一家!



想先孝景皇帝,前后在位足足七年,再算上一个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封侯尚且不过十余家。



其中,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功臣占一半,孝景皇帝的潜邸心腹、母族外戚,如周仁、窦婴等占另外一半。



——一场吴楚七国之乱,最终才萌生出五六家功侯!



而且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早就有资格封侯,仅仅只是差什么一个机遇的老将。



魏其侯窦婴——早就该是外戚恩封侯乐!



榆侯栾布——早在太祖高皇帝诛杀梁王彭越之时,栾布便已经因‘义哭彭越’一事而闻名,并得到汉家核心决策层的重点关注。



五十多年的资历积攒下来,大大小小也打了几十场仗,就算活着无法封侯,死后也保底要追封一个千八百户食邑的彻侯。



塞侯直不疑——太宗孝文皇帝,给先孝景皇帝留的班底,也同样是早就该封侯,只差一个契机;



平曲侯公孙昆邪——义渠王子,太宗皇帝年间归附,单就是一个‘率部归义’的履历,也早该出于政治考虑,封个归义侯、忠义侯之类。



一直拖到先孝景皇帝之时,甚至还多加了一层‘平灭吴楚’的武勋,公孙昆邪这个平曲侯,也基本和义渠王子的身份、义渠归义这一政治事件没什么关系了。



再有,便是绛侯周亚夫,因功加封条侯。



看看!



先孝景皇帝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满共才封了这么五家!



第309章 幽冥[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