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115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睢阳城外,叛军大营。



吴王刘濞——或者说是‘东帝’刘濞,此时的心情很不好。



倒也不是因为接连两日的攻城不利;



说白了:这场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双方的战损,都早就超出了临界点。



——睢阳城内,原本的九万守军,如今还能上墙作战的,不超过六万!



就这六万,还不知有多少自发登墙,参加守城的民丁在其中。



守城一方尚且如此,作为攻城一方的吴楚叛军,自是更别提了。



——五十万大军,如今顶多只有三十万可用之兵。



阵亡者足有五万以上!



伤者数以倍之!



放在任何一场常规意义的战役当中,这样的战损比——无论是睢阳守军战损三分之一,还是吴楚叛军减员五分之二,都足以让任何一支意志坚定的军队,在这血淋淋的伤亡数字下土崩瓦解。



而眼下,战争之所以还在继续,不过是双方都全然没了退路,只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罢了。



对于睢阳守军而言,战败,意味着逃都无处可逃,只能引颈就戮不说,还得眼睁睁看着睢阳被屠城,亲人、家园皆不复存。



——若睢阳城破,吴楚叛军是肯定会屠城的!



哪怕是为了一解这两个月久攻不下的心头之恨,也必定会肆意三五日。



所以,睢阳守军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保卫家园。



城外的吴楚叛军,处境显然更加糟糕。



本来就是谋反!



万一再败了,必定失去身家性命,乃至宗族不说,还必定会让祖宗蒙羞、后代被贴上‘叛贼之后’的标签,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吴楚叛军同样退无可退,必须豁出命去,也要将睢阳这块硬骨头啃下!



但信念再怎么坚定,也终抵不过肉长的人心。



——久攻不下两个月,吴楚叛军士气低迷,是无法避免的必然。



士气低迷,军心不稳,自也就会让攻城愈发乏力。



这一切,都在刘濞的预料之中,且尚还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真正让吴王刘濞感到恼火的,是赵地、齐地——乃至淮南,接连传来的坏消息……



“赵王困在了邯郸,边墙也至今都不见匈奴人哪怕一骑;”



“待定了赵地,郦寄那路兵马,说不定还能分兵到齐地转一圈……”



···



“刘将闾坚守齐都临淄,胶东、胶西、淄川、济南久攻临淄而不下……”



“若再得郦寄分兵相援,临淄不破,齐国得安,齐系皆亡矣……”



···



“淮南系……”



自顾自呢喃着,刘濞紧锁着的眉头下,一双鹰眸自堪舆上缓缓移动着。



每说出一句话,帐内的氛围,便愈发沉重一分。



——此时的叛军大帐,是有人的。



非但有人,而且汇集了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两位叛王,以及一众吴、楚将官,足有三五十号人!



但此刻,帐内除了吴王刘濞低微的呢喃之外,却再听不见丝毫响动。



楚王刘戊面呈若水,似是悔不该当初;



一众吴、楚将官也都面色各异——或咬牙抿唇,或皱眉沉思,或落寞低头。



无一例外的是:每个人脸上,都不怎么能看到早先,吴楚叛军主力连战连捷,好似不日便能攻破睢阳的自信,乃至自负。



随着战事的进行,叛军众将自也感觉得出来:睢阳城内的守军,或者说是‘装备豪华的新兵蛋子’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战争的节奏。



从最开始的不适应中缓过劲来,长安朝堂过去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投入,也逐渐显现出了成效。



——睢阳这不到十万的守卒,不说是被武装到了牙齿,也至少是按照棘门、霸上等常备野战军的规格列装的!



一开始被打懵了,有剑没力气砍、有弓没力气射,也算是人之常情。



但在适应了战争节奏之后,这些得到过操练,且列装了少府所产制式装备的守军将士们,就已经有了些强军的雏形。



反观吴楚叛军,说是五十万大军,但其中有十几万人,都是一路上沿途裹挟的民夫;



还有十万,是楚王刘戊抠抠搜搜凑出来,都不给配齐军械的乌合之众。



也就是刘濞的三十万吴国兵勉强能看,但也终归无法和长安朝堂花费十数年,砸重金武装起来的睢阳守军相提并论。



再加上守城一方,天然就具备更大的战略优势,以及周亚夫驻扎在昌邑的十万关中兵马,让吴王刘濞不得不分出近半兵力,时刻防备周亚夫从侧翼突入战场;



就更使得吴楚叛军的攻城进度,几乎是从抵达睢阳当日的顶峰,一路缓慢下滑。



到近两日,又出现了一个大的陡坡——就连睢阳的城门,叛军都已经有些摸不着了。



攻城不力,众将官本就有些低落,如今又听闻刘濞这番‘呢喃’,自更是愈发踌躇了起来。



这可咋办呐……



“周丘呢?”



“不是说周丘,自下邳得了三万兵马,一路北上,汇集足足十数万大军,兵临城阳国了吗?”



大将军田禄伯轻声一问,只惹得吴王刘濞悠悠发出一声长叹。



虽是道出了一则喜讯,语调中,却听不出丝毫喜悦。



“寡人的留侯,已经率军攻下了城阳国。”



“——一战而溃城阳中尉的军队,将那城阳王喜,逼到了王城莒邑偏安。”



“此刻,更自南向北攻打临淄,与西边的淄川、济南,东边的胶东、胶西,三面夹击齐王刘将闾。”



分明是一件喜事,吴王刘濞那莫名平淡——过分平淡的语调,却更惹得帐内众将摸不着头脑。



再怎么说,那周丘手里如今也是有十几万兵马,又一战而下城阳!



如此大喜,刘濞怎就如此淡然,甚至还隐隐有些忧虑?



刘濞没告诉帐内众人,也根本不会告诉众人的是:周丘那十万兵马,确实是在攻打齐王刘将闾的王都临淄;



但余下的济南淄川、胶东胶西四王——尤其是这四王中最值得刘濞重视,甚至曾亲自前去劝说‘一起举事’的胶东王刘雄渠,却生出了些变数。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探,又相隔太远,刘濞还无法百分百确定;



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蛛丝马迹,刘濞也大概能推断:齐王刘将闾跳水,很可能并不是想做长安的忠臣,而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如当年入继大统的先帝那般,坐等吴楚主力攻下睢阳,而后再跳出来摘桃子。



如果不是这样,那刘濞实在无法理解济南、淄川、胶东、胶西四国对临淄的攻势,为何会在半个月前陡然减弱;



甚至已经从强攻,减弱到了近乎佯攻的程度……



“齐地那边,自有寡人的留侯去张目。”



“赵王遂多谋而寡断,将自己囚在了邯郸,虽不能指望其领兵来助,却也能将郦寄那一路锁死在邯郸。”



“但睢阳,只能靠我吴楚大军硬啃下来了。”



有意无意的春秋笔法,刘濞便将如今的糟糕处境粉饰了一番,也总算是让帐内这几十颗低下去的头颅,重新有了抬起的征兆。



见帐内氛围仍有些低沉,刘濞思虑片刻,便决定着手解决具体的问题。



“军中粮草、兵械可有不足?”



“楚地送来的冬衣,可都发到了将士们手中?”



听闻此言,负责大军后勤工作的楚王刘戊抬起头,面色阴晴不定道:“粮草每五日送达一批,暂无短缺。”



“彭城囤积的粮草,还够大军三月之用。”



“三月之后,便要仰赖吴王从广陵调粮了。”



···



第115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