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战场捡属性开始变强长生_第134章 邯郸城下!顿弱之惊:这一支势力来自何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邯郸城下!顿弱之惊:这一支势力来自何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邯郸!



龙台宫!



“秦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老将军,我大赵可守得住?”



虽说之前被臣下启奏了不少次军民一心可镇邯郸不破,但此刻真正的看到了秦军兵临城下,赵偃心底还是有些慌张。



“老臣誓死守卫,与邯郸共存。”庞煖站出来,大声回道。



看着他这一脸严肃还有赴死的样子,显然庞煖此番已经是死意已决了。



自武安城撤退后,庞煖就心有不甘。



以三十万大军镇守一城被秦军一日攻破,这让庞煖自觉是奇耻大辱。



此番。



他已经心存死志。



纵死也要守护邯郸不破。



“有老将军这句话,寡人心安不少。”



“不过。”



“秦军悍勇不可不防。”



“老将军武安失利,寡人没有怪罪的意思,还望老将军能够将败绩转为经验,想出更好的御敌之法。”赵偃带着几分担忧的道。



到了现在。



廉颇死了。



赵偃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庞煖了。



虽说武安城失利让赵偃担忧,但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对于这一个忠于自己的老将,赵偃自然也不是太过苛刻。



“请大王放心。”



“武安之败是因为一门而失,溃军四散从而造成另外两城门镇守之乱。”



“此战。”



“老臣已经准备了万全之法。”



“针对于溃军,老臣决定施行一军侯营设百人督战队,一万将营设千人督战队。”



“一旦有乱,督战队直接斩杀溃军。”



“除此外。”



“督战队全员造名录,将其家小籍贯全部记录,如若督战军胆敢临阵脱逃,灭族。”庞煖大声启奏道。



听到此话。



赵偃眼中也闪过一抹喜色:“老将军果然善于统兵,以此为镇,必可让督战军的将士不敢临阵脱逃,可以说督战军遍布全军,断然不会再有溃军冲阵之事。”



“这也是老臣苦思冥想之法。”



“唯有如此,我大赵将士方可一体同心抵御强敌。”庞煖沉声道。



“老将军放心去办。”



“邯郸城内大军近三十万。”



“除了老将军自武安城带回的二十余万,还有寡人的五万禁卫军。”



“如今国难当头,城中一切兵权都交给老将军处置。”



赵偃无比严肃的说着。



随后。



缓缓站了起来,顺手将桌子上的一个盒子拿起,转而向着大殿内的庞煖走去。



庞煖则是躬身参拜。



“虎符,寡人赐予老将军了。”



“执掌虎符,掌兵权,老将军直接受命于寡人。”



“倘若城中有人敢不尊老将军之令,投敌卖国,扰乱军心者,老将军可直接以军法处置。”赵偃将手中装着虎符的盒子对着庞煖的手上一放。



闻言。



庞煖一拜:“老臣誓死效忠大王。”



“除了邯郸城内近三十万大军。”



“寡人已经下诏自代地调来了十万边军骑兵。”



“他们皆为我大赵精锐。”



“想来这两日将至,如何调度,寡人也尽数交给老将军。”赵偃又道。



听到有十万边军骑兵,庞煖眼中闪过锐芒。



“大王圣明。”



“我大赵胡服骑射冠绝于天下。”



“有了这十万边军骑兵,老臣更有信心能够守住邯郸不失。”



“甚至大破秦军。“庞煖一脸自信的道。



“有老将军这句话,寡人更加放心了。”赵偃大笑了起来。



随后。



赵偃转过身看向了满朝文武,目光特别在赵佾的身上停留了一刻。



“诸卿。”



“国难当头,暴秦兵临城下。”



“寡人也不多说什么废话。”



“谁若是敢私下勾结秦国,谁要是敢背叛大赵,寡人必灭其族。”赵偃冷冷喝道。



或许赵偃并不是什么明君,但此刻国难当头,赵偃自然是有着一种王者霸气,毕竟这也是为了保命。



如果邯郸破了。



命就没有了。



所以此刻他是异常的理智。



“臣等誓死效忠大王,誓死效忠大赵。”



龙台宫大殿内的赵臣纷纷高呼。



“大王。”



“还有一事乃是守住邯郸的重中之重。”庞煖又开口道。



“老将军请说。”赵偃立刻道。



“加上十万边军,还有战马所需。”



“邯郸必须拥有足够的粮草辎重。”



“三十多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是海量的,如若秦军封锁,我邯郸恐成困兽。”



“所以必须在粮草之事上慎重对待。”



“臣恳请,城中粮草不经丞相府,而是经由老臣直接管辖。”庞煖恭敬请命道。



听到这话。



郭开却是有些急了。



粮草之事一直都是他在抓着的,其中有多大的油水只有他知道,他又怎会拱手相让。



而且这或许还可以继续为秦立功啊!



“难道上将军信不过本相调度不成?”郭开有些不愿的道。



“丞相言重了,并非老夫信不过丞相,而是为了大局为重。”



“城中粮草只足够我大军不过三四月之用,而城中必然有秦国的细作,老夫不想被秦有机可乘,倘若粮草有失,我大赵危矣。”庞煖一幅为了赵国的样子。



“老将军……”郭开还想辩驳。



但此刻理智的赵偃却是一抬手:“老将军说得对,事关我大赵存亡,必须慎重以待。”



“寡人已经说了,有关于邯郸的兵权全部交给老将军,同时还有大赵的存亡。”



“粮草唯有大军镇守方可无虑。”



“丞相,你以后就负责自其他城池调度粮草,粮草入城之后,尽数交给老将军看管。”赵偃说道。



“臣领诏。”郭开无奈,只能领诏。



而庞煖更是感受到了赵偃对他的信任,当即一跪:“老臣誓死效忠大王,绝不会让大王失望。”



“丞相。”



“也幸亏老将军提醒,我邯郸的粮草只足够大军不到四月所需。”



“你要抓紧时间筹集粮草了。”赵偃沉声道。



“大王。”



“并非臣不筹集,而是现在已经没有粮草可筹集了。”



“如今我大赵遭遇战事,对燕国动兵数月,消耗粮草不计其数,如今秦来攻,我大赵不少粮草也被秦军所得。”



“而秋收也未曾来到。”



“所以……”郭开无奈的说道。



“国之存亡,吾大赵子民人人有责护国。”



“传寡人诏谕,加税,得到的钱粮购置粮草。”赵偃当即说道,带着毋容置疑。



“大王。”



“如今我大赵的税已然是十税七了,如若再加上至少都是十税八了,这会让民间的百姓活不下去的。”赵佾忍不住开口道。



不同于赵偃之心,赵佾还是有着几分对赵国百姓的良知。



“秦国是何等暴虐相信无需寡人多说吧?”



“昔日长平一役,秦国对已经放下兵器的四十万赵军将士挥起了屠刀,造成轰动天下的杀孽,如若让秦国破都,我大赵近两千万子民都将被秦所奴役,那会死多少人?”



“为了大赵存国,这是身为每一个子民都应尽的义务。”



“如今的税的确高了,但他日退秦之后,寡人自然会补偿他们。”赵偃面不改色的说道。



对于赵偃来说。



所谓百姓活不下去,他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王位,自己的权势。



只要能够退秦保全王位,只要能够让他赵国的江山还存在,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值得。



再而。



如果他赵国的江山都不存了,真的为秦国所灭了。



那这种烂摊子也要交给秦国。



如果处置不当,他日赵国的百姓也会恨极了秦国。



“大王,如果激起了民愤,这于我大赵抗秦不利啊。”赵佾还想要劝说。



“春平君。”



“如今国难当头,民要怨也要怨秦国,与大王何干?”



“一切都是因为秦国。”郭开大声说道。



“还是丞相为寡人着想。”赵偃欣慰一笑。



“好了,此事就此议定,丞相去施政。”



“散朝。”



赵偃也懒得多说什么,直接甩手离开。



“如此形势,就算真的能够守住邯郸退秦,我大赵十载内也难以恢复元气。”赵佾心底一叹。



赵王寝宫内!



“李牧怎么还未归来?”赵偃看着郭开问道。



“大王。”



“李牧不愿交出兵权。”



郭开一脸严肃的说道。



赵偃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冷哼一声:“果真如同寡人所料。”



“请大王放心。”



“臣已经将之处置了,并且颜聚将军也成功掌控了兵权,自邯郸带去忠于大王的将领也都替换了李牧的心腹。”



“边军尽掌。”郭开立刻回道。



“你做得很好。”



“李牧死了也就死了。”赵偃沉声道。



对于李牧之死并没有任何的波澜,对于他而言,李牧是他执掌王权的异己。



“大王。”



“李牧已死,但是他在我大赵的声望却是丝毫不弱于廉颇,臣提议可以将其死转嫁到秦国的身上,激起将士对秦国的同仇敌忾。”郭开又提议道。



“丞相言之有理。”



“此事也唯有丞相去办。”赵偃欣慰的点了点头。



离开了赵王宫。



丞相府内。



“顿弱大人。”



“李牧还有司马尚的兵权已经被我夺了,我也派人去杀他们,只不过情况有些变化。”



“李牧与司马尚中途被人救走了。”



第134章 邯郸城下!顿弱之惊:这一支势力来自何处?[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