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_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这样一路走遍之后,他又带着已经扩充到227人的亲兵队伍,连夜追赶大部队而去。



******



西边的太阳刚刚落下,深山中的某处谷地仿佛活了一样,立刻有了动静。



府兵部曲倒了大霉,他们既要伺候自家老爷,还要搭把手照顾义从军的那千把人。



尤其是那三百骑兵,算是陈侯手下唯一一支正儿八经的骑兵部队,偏偏和那些人还言语不通,十分麻烦——这些骑兵多为匈奴、乌桓、鲜卑俘虏。



陈有根就着天边最后一丝光线,默默看着地图。



他认字不多,看着十分吃力,因此不得不让随军文吏给他讲解。



文吏手中拿着几张丝绢,绢上写了一大堆蝇头小字,他眯着眼睛,看一段解释一段。



“昔年董卓擅朝,义军四起,孙坚由南阳进兵鲁阳,败卓军于阳人。”文吏说道:“督军,阳人是一个聚落,今已废弃,咱们路上经过的,在梁县西。”



“哦。”陈有根点了点头:“离这有百余里了。”



“正是。”文吏说道:“自此谷向南五十里,可至三鸦道第二鸦鲁阳关。”



说罢,他又仔细解释了下这条路的由来。



三鸦道本名“三垭道”,以道路行经三座山垭得名。



从南向北,鲁阳关所在的位置是第二垭。



而在民间,又有乌鸦引路令刘秀逃命的故事,以谐音故,此路又称“三鸦道”——三鸦道的得名,还有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亲征马圈,得乌鸦引路的说法,今从前者。



“鲁阳关由楼将军率部镇守,关南便是雉县地界了。”文吏又道。



简单来说,鲁阳关在鲁阳、雉县交界处,关北是鲁阳县境,关南为雉县,因关城在山岭北半部分,故此关属鲁阳——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



此路地势险要,驿道从山上经过,不是很好走。



国朝张协曾有诗云:“朝登鲁阳关,峡路峭且深。流涧万余丈,围木数千寻。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可见一斑。



旬日之前,曾有流民军一部北窜,试图经鲁阳关北上掳掠。



将军楼权其时只有两千屯田兵,接到命令后,拣选了一千五百人,抵达鲁阳关城戍守。



一番激战后,堪堪击退了贼军。



三鸦道附近多穷山僻壤,人烟稀少,贼军野无所掠,便撤走了,再也没出现过,鲁阳百姓逃过一劫。



“咱们所在的山谷,便是三鸦道的第三鸦了,西南离鲁阳关五十里,东北距鲁阳县二十里。”文吏继续说道。



陈有根看了许久,最后叹服了:“这些都是君侯巡视鲁阳时,带人查探所得吧?朝廷的那些图,屁用没有。”



文吏也有些佩服,陈侯真是做大事的人,亲自走了好几遍三鸦道,还对朝廷的地图进行勘误,非常厉害。



他很清楚,地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得到的。



行军征战,不识交通地理、风土人情、气候物产,枉为大将。



在很多纸上谈兵的人眼里,仿佛就没有交通、地形一说,走哪里都一个样似的。



很多道路,先秦时期就开辟了,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地形。



春秋时期,楚国伐申灭邓,又破应国,将势力深入中原,彼时鲁阳就是应国国土。



楚文王在此修建包括鲁阳关在内的楚长城,并打算经此关入中原,可见当时人们就知道该怎么走。



但知识这种东西,在没有扩散开来之前,注定只属于少数人。



三鸦道这种驿道,除了附近的百姓、经常出远门的商人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士人之外,并不为太多人知晓。



古来行军征战,经常有人被敌军绕道偷袭,就是这个原因。



或者忽视了,或者他压根不知道还存在这么一条路。



侯脱贼军似乎是知道有这条路的,这就已经不错了,毕竟这不是南阳、洛阳之间的主要通道。



文吏又继续讲了很久,陈有根一边吃一边听着。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去之后,便下令进兵。



他们这一路由一千府兵、一千府兵部曲及义从军千人组成,共约三千兵、马一千五百余匹。



出发之前,临时从广成泽加强了四千余匹骑乘马过来,以增强机动性。



每匹马都携带了大量煮熟的豆子、醋泡过的胡饼,几乎所有负重都用来驮载粮食了。



到鲁阳关的时候,他们会最后补给一次,随后便昼伏夜出,深入敌境——事实上,为了养成习惯,调整作息,在鲁阳县境内他们就开始这么做了。



这一路是奇兵,陈有根深知之。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