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_第五百零九章 再见陈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九章 再见陈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夜晚,繁星满空。



静室内,陈云没有着急将紫金色葫芦炼制成法器。



因为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先完成好。



这件事关系到自己能不能成功修炼到地仙境。



没错,就是将《陈先生内丹诀》第三转功法,尽快的参悟出来。



想要进入地仙境,需要修炼出元神。



没有修炼出元神,永远无法修炼到地仙境。



“我目前手上几颗本源珠,只要拥有修炼元神的法门,便能够利用这些本源珠,尽快将修为提升到地仙境。”



陈云再次拿出《破迷正道歌》研究了起来。



这一研究就是一夜的工夫,始终没有个头绪。



陈云不急不馁,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始终沉浸在研究第三转的功法。



可惜的事情是,他似乎陷入了一个欲速则不达的瓶颈当中,根本参悟出第三转的功法。



……



五年时光,一闪而过。



陈云体内的炼气汤药力早已经全部炼化,让其修为增长到了濒临人仙境后期,但是还差一丁点。



这五年的时间里,天下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后唐末帝李从珂登基后,做出了一系列昏庸的举动,使得石敬瑭叛乱。



李从珂继位以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燕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虽然石敬瑭帮李从珂除掉了李从厚这个后患,但李从珂并没有信任他,反而将他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在石敬瑭到首都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之后,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从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当时有病,最后竟瘦得皮包骨,不像个人样。



妻子李氏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



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個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河东。



没想到这次竟是纵虎归山,后唐亡于他手。



石敬瑭回去之后,一边更加小心防范,一边又在暗暗积蓄力量,想要反制。



后唐清泰三年五月,朝廷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又改赐“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名号。



接着降诏催促石敬瑭前往郓州就任,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择路地派遣桑维翰勾结契丹做了儿皇帝,从此留下百世骂名。



石敬瑭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



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命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



安重荣、安元信、安审信率军来援,张万迪等人率军来降。



这个月里,城外围军进攻得非常激烈,石敬瑭亲自抵挡飞箭流石,人心虽然坚定,但仓里的粮食却逐渐匮乏。



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



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



后晋天福元年十一月己亥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



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



随后,石敬瑭则将幽云十六州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



终于,后唐走向了覆灭。



五代十国的时间点,来到了后晋统治时期。



另外,除了中原改朝换代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事情发生。



例如徐知诰改名李升,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闽复通中原、后蜀改元广政和段氏大理建国等等。



而在这些重要的事迹当中,有一件影响到后来天下格局的大事发生。



没错,“高梁河车神”终于降生了!



……



这一日,清晨时分。



本来还想参悟第三转功法的陈云,莫名感到一阵心悸,就好像自己再“执迷”下去,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他猛然间醒悟了过来,“欲速则不达,我现在太追求修为提升,忽略了心境,隐隐已经有些被入魔了。”



陈云知道不能再参悟。



他决定放松一下心情,比如找点事情做一做。



想着,他将目光投向南方,想看看赵匡胤如何了。



这一看,陈云面色露出古怪。



他这些年都没怎么关注过赵匡胤。



未曾想对方竟然跟随父母离开了洛阳,如今正在汴州那边。



最关键的事情是,赵光义也出生了。



陈云观得赵匡胤的母亲杜氏,似乎遭遇到了兵荒马乱,正用扁担挑着两个箩筐。



而箩筐之中,分别躲着已成少年的赵匡胤和婴儿时期的赵光义。



他掐指一算,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



如果赵匡胤不躲藏起来,极有可能会被抓去当兵丁。



第五百零九章 再见陈抟[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