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_第四十七章 洞察入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洞察入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救命啊!”



“杀人了!”



“走水了!”



一路上陈云不停求救,就差没喊“杀猪了”。



然而什么卵用都没有,那些贩夫走卒、行人店家一个个跟中了邪似的,不仅没人闻得呼喊,好似连几个壮汉大张旗鼓高举陈云都看不见。



走在前面的金巧巧头都没回,只是揶揄地笑道:“喊吧,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我金家在秦国何等威势,我看西沟城谁敢管这闲事!”



尼玛!



有权了不起啊?



陈云险些都想骂人了。



可他转念一想,在世俗之中有权还真了不起。



或许知道呼喊没有用,陈云索性也不再浪费体力在那边大声求救了。



这不,一空闲下来,他有时间琢磨今日的事了。



起先因为实在太焦急,他单单觉得很奇怪,并未去往细节里考虑。



只是随着距离金府越来越近,人烟变得稀少,他知道呼喊也没用时,脑袋渐渐冷静了下来。



他觉得今天实在蹊跷。



平日里传道观东西用完了,往往都是让宁师兄下山采购物资时代买。



今天蔡如金一来制符堂,连检查都没有检查便知晓朱墨、黄纸耗竭,然后差使自己下山买?



更蹊跷的是,刚一下山便碰到莽汉和乞丐争执。



自己躲到街对面了,那乞丐都能扑上前来?



回想到这些事情,陈云只觉得哪里不太对劲,还不能完全确定端倪。



但是,金巧巧的出现,实在是疑惑点太大了。



陈云早就察觉金巧巧不对劲。



甚至联想到那两個更夫所说的话,他一度怀疑金巧巧是妖魔。



只是这会儿冷静一想,金巧巧的第一次出现,距离西沟城闹妖魔,好像要早了十几二十天。



莫非金巧巧不是妖魔?



我此前猜测都是错的?



那金巧巧为何如此异常,不断找机会接近自己?



陈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在前世道教流传甚久的故事: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难不成金巧巧乃钟离权所化?



他觉得极有可能。



因为钟离权貌似有角色扮演的癖好,否则也不会十试吕洞宾了。



一想到自己先前心头一荡险些抱着金巧巧啃。



陈云忍不住一阵恶寒。



可仔细一想又不对。



毕竟金巧巧前几次出现,钟离权还在仙境。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陈云一时间理不清思绪。



不过有两件事可以肯定。



若金巧巧不是妖魔,其对自己应该无害。



并且,此事和传道观有关。



……



一行人行至金府。



陈云一直被高高举着,只能看见天空中景象,压根没留意金府状况。



大概转了好几个弯,穿过了三四个花园走廊。



终于,来到正堂。



金巧巧让两个家丁将陈云捆绑在椅子上,然后挥挥手道:“你们先出去吧,请我爹爹过来。”



“是,巧姑娘。”



“我等先出去了。”



四五个家丁转身离开。



这时,陈云才得以看清四周环境。



入门正对着青瓷板壁。



板壁前放长条案,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方桌,左右两边配有扶手的太师椅,东西两侧各放一排椅子。



墙正中挂着中堂字画。



字画两侧还有一对楹联:



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



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



陈云记得这对楹联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大概意思是:雨虽然大,却滋润不了无根的草;道法宽大,却没法引导无缘的人。



简而言之,再好的机会也是给有准备和有进取心之人。



大户人家挂一幅这样的格言倒无不妥。



然而陈云还是发现了端倪。



因为墙两侧配上的条幅,虽然皆是名人字画,但内容多为道家治家修身格言。



例如《庄子.外篇.天地》中的“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又比如《列子.说符》中的“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类似的格言很多。



陈云仔细看了一圈。



除了大量道家格言外,只有寥寥数条儒家格言。



反倒是秦朝立国根本的法家思想一条都未见。



若金家真是秦国勋贵,这很明显不符合常理!



他倒是觉得此间屋子主人有点厌恶法家思想。



为何这么说?



法家吸纳了道家学说思想,所以法家不排斥道家很正常。



道家对法家的态度呢?



据陈云所知,道家对法家向来没什么好脸色。



其主要原因源于韩非子之前,法家思想主张以律法治人,认为人性本恶,只有用固定的法律及权威才能治天下。



而道家思想则不主张以法治人,主张顺其自然,行无为而有为之道。



第四十七章 洞察入微[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