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_第8章:黑龙会:报复回来!(2)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黑龙会:报复回来!(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等到老吴的电话,张安平很失望。



老吴比以前更能忍了啊!



没气到老吴的张安平,将目光重新望向了自己的计划。



于是,在四天后,黑龙会通过在码头的关系,查到了一个确切的信息:



在南洋,确实有一艘美国的货船,因为飓风的原因在停靠——目前货船正在检修中。



为了确认这艘货船是否是装载军火的货船,黑龙会经过层层联系,让南洋的黑龙会势力派人潜入船上进行侦查。



六日后,消息传来:



潜入船上侦查的间谍确认,这艘货船上装载的就是M1917步枪。



于是,黑龙会磨刀霍霍的等待着这艘船自南洋驶来。



但日本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获得消息的同一时间,2号码头,一艘货船抵达了这里,并在两天内卸完了所有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通过一艘艘内河运输船,运往了南京。



于此同时,在南京的戴处长拿到了一份曾墨怡亲自送来的文件。



文件备注:



绝密、处座亲启。



这份文件是张安平亲自所写,核心思想只有一个:



如果中日全面开战,中国的战略后方在哪?



【张安平在这份文件中强调,中日之间的战争一旦全面爆发,海军战力微弱的国民政府,基本无力防守所有沿海城市,日军可以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任意登陆,所以滨海省份都不安全。



但战争时期,一个稳固且易于流通的战略后方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认为只有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最适合作为战略后方。



首先,重庆地处西南地区,四周有险峻的高山江河纵横,地势易守难攻,易于防守。



其次,重庆处于长江上游,可以控制长江航运,对于物资运输和战争动员非常重要。



再次,目前的重庆已经具有相当的工业基础。



所以,他认为如果中日全面战争爆发,重庆将成为战时的战略后方。



因此他建议将一些重要的工厂往重庆进行搬迁——尤其是军工方面的工厂,这是支持中国对日战争的基础需求。



即将运抵南京的子弹生产线,也不必交于兵工署,而是由特务处将其运往重庆,在重庆建厂。】



戴处长看完信后久久不语。



他其实一直知道自家外甥对中日爆发全面战争持悲观态度——关王庙培训班初期,张安平对学生的讲话中,就透漏了悲观的心态。



像什么大片国土沦丧,像什么重要城市全部沦陷等等。



只不过张安平在悲观的预估中,保有顽强的抗战之心。



兵谏事件后,国民政府一改过去的安内攘外的思想,主战派慢慢占据上风——所有人对知道对日之战是艰苦的,但没有人像张安平这般的悲观。



当然,这只是针对主战派。



外甥的建议确实称得上战略目光长远。



但是!!



他戴春风敢将这样的建议报告给大队长吗?



不敢!



在思索良久后,他终究是放弃了进言的冲动——倘若未来有一天真应验了他的进言,他会成为功臣吗?



不会!



他只会因为远离了权利枢纽而被遗忘,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他不愿意因为进言失去大队长的信任。



但他终究是被外甥的进言所触动,最终选择了将子弹生产线不交于兵工署,而是派王天风押送生产线去重庆建厂。



嗯,他又交给了王天风另一个任务:



去重庆买地、买豪宅、买各种店铺、买各种适合中产的房产。



他戴春风也是有经济头脑的,如果重庆真的成为了战略后方,那地价不得暴涨吗?



再一个嗯,戴处长其实认同张安平的分析,毕竟,他是特务处(军警处)的处长,对国军的战斗力还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



……



张安平在没重生前研读民国历史,发现民国政府在初期对抗战似乎没有明确的规划。



可能是大队长有“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的迷之自信,总之,抗战全面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并没有好好的利用淞沪会战争取到的时间进行有序的转移和迁徙。



要不是之后凭借几次会战赢取时间,国民政府的兵工业可能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转移。



所以他才向表舅提出了颇具前瞻性的战略建议。



只不过他没等到下文。



还是言归正传,将目光放在谍战大业中吧。



3月12日,植树节。



张安平收到了南京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就两个字:



入库。



翻译过来就是:



二十万枝步枪和生产线已经接收并妥善安置。



但应张安平的要求,目前特务处将此事秘而不发,尚未上报侍从室——所以在理论上,这批军火还没有被国民政府接收。



于是,一份密电发到了南洋,一艘处于检修状态的货船,当日就完成了检修,向上海开拔而来。



……



黑龙会。



第8章:黑龙会:报复回来!(2)[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