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七百一十四章 韩绛致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四章 韩绛致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惟简来到帘中,跪下来磕头拜道:“奏知大家、两宫娘娘,老奴奉旨宣诏归来,特来缴命,并呈司徒、康国公谢恩表。”



于是,他恭敬的呈上了韩绛的谢表。



粱惟简接过来,然后送到赵煦面前。



赵煦在两宫的陪伴下,拆开谢恩表的封皮。



然后就是话锋一转,开始谈论如今的天下。



说百姓疾苦,生民艰辛,这两年又连遇大旱,又逢西贼大入,国库已是空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应当继续元祐善政的基调,改革役法,减轻百姓负担,轻徭薄赋,缓解民众疾苦。



同时,朝廷应该听取地方的意见,与朝中大臣广泛交流,选用君子贤人,辅佐朝政……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



并不稀奇,甚至都是有模版的。



几乎所有宰相致仕的时候,都是这么说的。



区别不过用词不同,阐述的方向不同罢了。



韩绛的谢表,最关键的,还是他向赵煦和两宫举荐的大臣。



首先,是他去任后的左相和兼任差遣。



韩绛表示,右相吕公著,四朝老臣,忠厚淳朴,必可辅佐天子,梳理国家。



所以,他建议,由吕公著接任他的左相之位与役法检讨所、便民低息贷公事的差遣。



两宫看到这里,都是暗暗点头:“康国公真乃社稷臣也。”



其和吕公著在都堂共事,曾出现过矛盾。



但如今,韩绛离任,依旧是推荐了吕公著接任。



果然,韩绛开始推荐他的人了。



第一个被他推荐的,就是京东路都转运使熊本。



韩绛认为,熊本有‘经世之才’,其履政京东,安抚百姓,抚恤士民,推举贤才。



这样的大才,不能在放在外郡了。



应该提拔回朝,辅政天子。



而熊本在京东这两年,也确实是做的不错。



至少,吴居厚留下的烂摊子,基本都被他收拾好了。



他还配合宋用臣,修好了多条主要官道,并对五丈河、金水河进行了整修、清淤。



同时,苏轼的工作,他也非常支持。



两人私下交情听说也不错,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就是,苏大胡子这个人貌似一直比较克朋友。



比如苏轼的好朋友,故宰相王旦之孙王巩,就被牵连,贬篡广南西路的宾州去监酒税,直到赵煦登基,才在文彦博的求情下起复回京。



更可怜的是其两个儿子,都因跟随其南下而患病去世。



对王巩而言,可能唯一的庆幸事是因为这次贬篡,让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真正红颜知己——宇文柔奴。



现代的那些小资们,最爱写在自己简介里装逼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苏轼赠给宇文柔奴的。



所以,熊本现在和苏轼称兄道弟。



将来苏轼万一再犯病,赵煦感觉,熊本这个实诚人,大抵是要遭不住的。



因为啊,苏轼这个人身上,可能带着一个叫‘兄长救我’的DEBUFF。



纵观其在熙丰时代,以及赵煦上上辈子的绍圣、元符年间的遭遇。



只要他一落难,那些与他交心的朋友,就会争先恐后,不惜代价,前仆后继的相救。



然后被人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故此,两宫一看到这个名字,就想了起来。



“这熊本确实是个做事的实诚人。”太皇太后道:“老身哪怕在宫中,也常听人言,如今的京东路,可谓是气象更新,大不相同了。”



确实是不同了。



过去,吴居厚在的时候,虽然拿着京东百姓拼命压榨。



但京东路的治安一直不错。



现在嘛……



随着登莱金矿开放,无数英雄好汉,怀揣着发财梦,一头闯入登莱的群山溪流之中。



然后……



各种各样的命案,层出不穷。



登莱群山,吞噬着无数人的性命。



好在好汉们也就是在山里横,出了山,那些找到的金子的,是一刻也不敢停留,直接带着金子就回了家乡,买地置宅过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汴京新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报道一个这样的幸运儿。



不断刺激着,好汉们的肾上腺素,让天下州郡的好汉,源源不断踏上前往登莱的旅途。



至于那些没找到太多金子的?



河北的工地,淮南的河道,以及广西的甘蔗地,熙河的棉花地,都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对此,赵煦一直是心怀感恩的。、



和赵煦一样感恩的人,还有登莱本地的商贾、豪族。



多亏了好汉们!



他们才能坐地发财!



“熊本确可拔擢入朝,先用为六部侍郎吧。”



“嗯!”太皇太后颔首。



然后,她就低头扫了一下,韩绛举荐的其他大臣。



于是,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吕惠卿!”太皇太后忍不住失声。



就连赵煦,也惊讶了起来。



第七百一十四章 韩绛致仕[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