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小吕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小吕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与抱着赵佶的邢妃问了一声好,赵煦就来到了两宫面前,下拜问安,又给朱氏问安,叫了一声‘姐姐’。



向太后看着赵煦,是满含着笑意。



尤其是赵煦称她是‘母后’,而朱氏是‘姐姐’,让她尤为开心。



向太后拉着赵煦的小手坐下来,笑道:“过了今日,六哥便又大了一岁,再过两三年,母后就可以和太母一起享福喽!”



虽然说,赵煦的实际年龄是被夸大了两岁。



但,自他即位以来,无论宫中还是宫外,都已统一了口径——当朝官家,就是熙宁八年十二月十三生人(1075年)。



谁来都是这个说法!



因为,赵煦即位前的人生,一直是一层迷雾。



故此,岁月史书悄然发动。



如今,就连赵煦差点都以为,自己是熙宁八年出生的了,过了年,他就算十三了。



而在如今大宋的农村,很多十三岁的孩子,已经独立生活,甚至成家了。



再加上他日益表现出来的成熟手腕。



故此,朝野上下,至少都堂的宰执和三衙的将帅,已不再将他视作一个孩子。



而是,一个即将成年,很快就要亲政的君主。



向太后的话,立刻就引得殿中的妃嫔们,都开始笑起来。



受过赵煦恩惠的武贤妃与林德妃,更是当即对两宫下拜,说了许多有关赵煦的奉承话。



又是‘慈圣保佑拥护官家,将来必是青史佳话’,又是‘太皇太后是天下第一太母,太后是天下第一圣母’。



直将两宫都哄得都是合不拢嘴。



至于在人群角落中,牵着赵佶的刑妃,则是无人问津。



甚至都没有人正眼瞧过一眼。



宫中就是如此。



自来都是踩低捧高,趋炎附势。



刑妃见此,也只能无奈叹息一声,忍不住的攥紧了还年幼懵懂的赵佶的小手。



对她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十一郎的身体一向健康。



只要能将十一郎抚育成人,将来她也自能有个依靠。



却不知,赵煦悄然在用着眼角的余光观察着这对母子。



……



喧哗过后,诸妃带着皇子公主们,各自拜辞而去。



她们须得回各自妃閤,指挥上下,清扫内外卫生,焚烧垃圾。



这是除夕的传统,辞旧迎新嘛。



内寝之中,很快就变得安静起来。



赵煦坐在两宫身边,轻声问道:“太母、母后叫臣来,可是因外廷的事情?”



太皇太后颔首,道:“正是!”



“官家,这外廷的御史们,可是言之凿凿啊……”



“鲜于侁、上官均,皆是伪君子,人面兽心!”说到这里,她就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



这一次的风波,差点就让她颜面尽失,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面!



要知道,这次的风波发生可是在正旦之前啊。



这四夷使者,不是已在汴京,就是在来的路上的。



若真叫这些小人得逞,那她这个大宋太任,女中尧舜,岂不是在全天下和列国使者之前丢人现眼了?



正是因此,这两天回过味后,太皇太后是越想越气,越气越想,形成了闭环。



只恨不得将相关人等统统剥麻,然后全部贬到岭南去吃荔枝甚至是去崖州钓鱼!



总不能说,崖州的鱼寇准钓得,现在的士大夫就钓不得了吧?



带着这样的心理,她继续道:“至于曾、苏两位舍人,一个明目张胆的私相授受,竟欲将国家公器,化为己用!”



“苏舍人更是有不忠大宋的嫌疑!”



“如今,舆论沸腾,朝野震动,今日登闻鼓院就进呈了许多仁祖老臣的奏疏,都说‘中书舍人苏辙,毁斥祖宗丰功伟业,是为不臣不臣之人,绝不可用’云云……”



赵煦听着,沉吟片刻后道:“太母,苏辙是孙臣身边的经筵官。”



“其为人,孙臣还是知道的。”



“绝不会有不臣之心。”



“至于其在馆阁试之中的缪误?”赵煦道:“并非有意,只是无心之失罢了。”



“况且……”赵煦笑着道:“今日是除夕一家人该和和美美才是,这些烦心事不提也罢。”



向太后当即道:“是啊,娘娘,今日是除夕,辞旧迎新的节庆,应该喜庆些,这些烦心事还请娘娘莫要再提!”



“免得不吉利……”



不吉利三个字,直接命中了太皇太后的命门。



不仅仅是因为她迷信。



更因为她想了起来,如今,辽国、西夏、交趾、吐蕃、龟兹等贺正旦使,都已经到了汴京城。



若是大张旗鼓的处置这些人,恐怕会招来友邦惊诧。



尤其是西夏!



今年可才刚和西贼做过了一场。



大宋虽是赢了,但花掉的钱,仅是户部就报告说,至少是五百万贯了。



这还没算封桩库拨出去应急的那两百万贯,以及陕西诸路的军赏。



万一,这大宋朝堂的风波,让西贼以为大宋朝局不稳,有机可乘,明年再来入寇,如何是好?



念着这些,她这才道:“官家、太后说的是!”



“且待正旦节庆后,再与之计较吧!”



但,她心里憋着那口气,却是非要发泄不可。



于是,她对赵煦道:“官家前些时日,不是说,可命有司严查各官公使钱的使用情况吗?”



“是……”



“可选好了人?”她问道。



赵煦答道:“孙臣已点了权知开封府蔡京、提举街道司贾种民等官负责此事。”



太皇太后想了想,道:“那老身再差一个人,与蔡京权同提举……”



“孙臣恭听太母慈旨!”赵煦当然不会反对。



甚至,这就是他希望看到的。



太皇太后道:“老身听说,昔年的中司舒亶,为人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在朝之时,使小人胆颤……”



“不知这位中司如今何在?”



赵煦一听,顿时在心中倒吸一口凉气!



舒亶,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之一。



当年,在御史台,拿着阳燧(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查苏轼的诗词文章的人里,就有此人。



堪称当代的来俊臣一般的人物!



同时,这也是一位投机客。



只要有机会,就会拼命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向上爬。



于是,在乌台诗案后,其迅速崛起,数年之间,就官拜御史中丞,直宝文阁。



其巅峰时,据说‘气焰熏灼,见者侧目’。



上到宰相,下到小吏,没有不怕他的。



但,正所谓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



于是,其在元丰六年,栽了一个天大的跟头。



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被赵煦的父皇拿着当借口,下诏罢免。



而且处理的非常严厉:追两官、勒停、编管家乡居住。



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小吕布[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