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六百八十章 王安石的请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章 王安石的请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这在大宋是有前例的。



当年,庆历新政失败,诸君子被贬。



但,范仲淹却通过一场古文复兴运动,成功的完成了庆历新政所未能完成的任务。



南京应天书院,因此成为大宋四大书院之首。



时至今日,依然是进士率冠绝天下的书院。



于是,竟从私人书院,摇身一变,成为官府的府学,如今更是以南京国子学之名显耀当代!



王安石如今要在江宁开讲,未来,他所创建的这个私人书院,恐怕也将如南京应天书院一般。



“司空竟要讲学了……”韩绛喃喃自语着:“老夫得写信去道贺才是!”



“对了……”韩绛想起一个事情,问道:“未知司空可已邀请了学者?”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书院,自然不能只有一个老师。



王安石要讲学,必定会邀请天下名家。



而从其邀请名家、学者名录,也能探知其目的。



王棣摇头道:“回禀国公,此事家祖未与小子说……”



“但似乎,已有人应家祖之邀,到了江宁。”



“谁?”韩绛问道。



“中山刘公。”



“中山刘公?”韩绛不懂了。



“嗯,其著有《论古根源》一书,家祖甚喜之……”



“论古根源?”韩绛还是不懂。



“一本术算之书,已故的安乐先生,曾赞其于数理之上颇有造诣!”



安乐先生就是邵雍,一位易经大师,同时也是旧党的标杆性人物。



但,邵雍在世,最出名的并不是反对王安石。



而是极力劝说旧党的年轻人,应该主动进入官场。



按他的说法是: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益一分。



正是在邵雍影响下,范纯仁、吕大防、范纯粹、李常等人,才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撂挑子辞官。



也正是因此,王安石非常欣赏邵雍,当年在朝时就写过信,想邀请邵雍入京。



不过,这显然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如今,邵雍已死,继承其学术与家业的是其子邵伯温。



此人就没有邵雍的才学与胸怀了。



在洛阳那边天天叽叽喳喳的非议朝政,攻讦宰执。



就连韩绛都被他骂过。



骂也就骂了。



关键这个家伙还喜欢编故事,当朝宰执,几乎都被他编排过。



就连文彦博,好像也没有幸免!



也就是他爹是邵雍,不然早就被出重拳了。



韩绛微微点头,虽然奇怪王安石为什么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术算之人,但他还是道:“司空既欲兴学,老夫自当尽微薄之力,不知司空可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夫帮手的?”



他可是传法沙门。



无论当年,还是如今,都是!



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推荐他接任,他很好的完成了王安石的嘱托,维持住了新法。



元丰八年,新法风雨飘摇,还是他,以中立派的身份入朝拜相,并主持新法检讨。



通过妥协、调整和修改,将役法、青苗法、将兵法,都保留了下来。



自然,韩绛是想要善始善终的。



他也知道王安石现在想要重新开讲的时候,其孙子王棣入京,特意来拜见他,也肯定是有嘱托的。



王棣见状,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韩绛,拜道:“此乃家祖书信……”



韩绛顿时笑起来,他就知道!



为自己和王安石之间的默契,深感欣慰。



将信拆开,韩绛扫了一遍,眉头顿时皱起来。



“这王介甫……怎会如此请求?”



他心中想着,但还是对王棣道:“老夫知道,会尽快安排人去办的。”



“多谢康国公!”王棣拜道。



……



送走王棣,韩绛还是皱着眉头。



“大人……荆国公信中说了何事?”韩瑜忍不住问道。



“请老夫帮他找两个人的弟子或者子孙下落……”



“谁人?”韩瑜好奇起来。



这天下,还有谁是王安石找不到,需要请韩绛帮忙找的?



“其一,是仁庙时的左班殿直,翰林天文院天文官贾宪后人或者弟子……“



“其二……熙宁时,沈括沈存中向先帝举荐的天文官卫朴后人或者弟子。”



“这卫朴学生倒是好找。”韩绛道。



因为,沈括现在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所以大量召集他的旧部,其中就包括了卫朴的几个学生。



听说,这些人都被沈括委以重任,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担任着要职,甚至已经因功被授官了。



“但那贾宪就难喽!”



贾宪的名字,韩绛年轻的时候曾有耳闻。



但其已死数十年其学生或者后人,恐怕只能让开封府去查找了。



还未必能找到!



没办法,当代士大夫虽然推崇易经,但没几个人关心术算之道。



即使国家立有算学,但,去算学的人,都是胥吏的子弟,很少有士人愿意读。



就算这样,算学至今,也不过有师生数十人,拮据的很。



也就是近来,才有所改观。



据说是因为,当今天子将很多童子送去算学,充作学童。



所以汴京新报,拨了不少钱过去,这才勉强让算学的教授的待遇好起来。



起码,温饱是可以满足。



“等等……”韩绛想到这里,忽地愣住了:“天子?”



“王介甫这次重新出山,该不会是天子授意的吧?”



这样一想,韩绛的神色就变得玩味起来了。



……



“促仪……促仪……”



王棣刚刚走出韩府,还没来得及上马,就听到有人在叫他。



他抬头一看,就看到了一个牵着马的年轻士子,兴冲冲的向着他走来。



“促仪,促仪!你入京了啊!”



可能是看到王棣没有认出自己,对方来到王棣面前,高兴的说道:“促仪忘了?元丰八年,我奉家父之命前往江宁,曾见过几面啊!”



王棣抬头,仔细端详后,终于认出了对方,顿时欣喜不已:“舜徒兄,您怎么在这里?”



来人正是吕好问。



元丰八年,吕希哲陪着吕公著回京,途径润州,吕希哲下船趁机写信去江宁给王安石。



当时送信去江宁的人就是吕好问。



也正是那一次,吕好问认识了王棣。



吕好问拉住王棣的手,道:“家父听说促仪回京了,所以命我来这里等候,果然是等到了促仪!”



王棣自出江宁,这一路上,早就有人通风报信了。



王安石的嗣孙入京,有心人怎么可能不关注?



第六百八十章 王安石的请求[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