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钱乙跟着陈易简,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太医局的官署前。



钱乙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太医局完全不同了。



就连牌匾,都已经换了。



那原本悬挂着太医局的匾额,已经被一块全新的,写着:汴京第一伤药所的牌匾所取代。



大门两边,也都各自凿开了好几个门扉。



有官吏在门口值勤,更有凶神恶煞的官兵,拿着兵器在一边维持着秩序。



“都排队,都排队!”



“有具保者从左入,持保书入内看诊;无具保者从右入,交钱选官看诊!”



钱乙听得一阵莫名,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



以至于他产生了一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



他想着,在来的路上,所见的靖安坊的景象,又看着眼前种种,一种脱节感在心中油然而起。



陈意简带着他,从官署正门直接走进去。



一进门,钱乙就看到了,在大门两侧的走廊上,似乎都各摆着两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太医局的官吏。



他很快就发现,这两个走廊上的人群,有着明显的分野。



左侧走廊上的人,大都是衣着寒酸,甚至是破烂的穷苦人家,而且人数很少,看上去稀稀拉拉。



这些人的家属,都拿着某种官方文书。



而右侧的人,穿着就五花八门了,一个个看上去凶神恶煞的样子,这些人的人数更是左侧人数的好几倍。



钱乙看着,有些好奇,于是拉住了陈易简的手,低声问道:“官院……这是?”



“哦……”陈易简微笑着解释道:“仲阳还不知道吧……当今官家,在今年六月,改太医局所属熟药所为汴京第一伤药所,以大医坐诊,专医各种外伤、跌打骨折……”



“如今,第一伤药所,已是汴京乃至整個开封府最有名的伤药院!”



“坐诊医官,号为赛阎罗、活华佗,无论是刀剑外疮,还是跌打骨折,只要及时送来,一般都无性命之虞,残障之患!”



“故此,伤药所的买卖,如今已为京城第一!”



“买卖?!”钱乙咽了咽口水,这熟药所不是平价卖与百姓合剂的地方吗?



怎么就成了买卖之地?



朝廷尊严还要不要了?



陈易简显然看出了他的疑问,道:“此当今天子圣哲聪睿之智!”说着他就对着皇城方向拱手。



“仲阳看,那左侧的伤患,所持的就是诸街道、厢房官吏所出具具保保书。”



“保书由厢房保长或者本厢士绅具签,以保伤患确系本厢人士,非作奸犯科,实乃意外所伤,还需得由本地熟药所或福田院坐诊医官签押,确认本地熟药所、福田院无能为力,移送汴京伤药所求治。”



“如此类伤患,伤药所会尽力救治,只收基本药费。”



钱乙听着点点头。



这应该是在熟药所过去的职能上改进而来。



“至于那右侧的伤患……”陈易简蔑笑一声:“仲阳也应该能猜到他们的跟脚、来历。”



钱乙点点头。



他自然能看得出,那些在右侧走廊上排队交钱的人的跟脚。



这从他们的装扮、神色、模样就能出来。



一个个五大三粗,满脸横肉,而他们带来的伤患,不是被抬着来的,就是左右搀扶着,浑身打满了绑带的。



其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头上有着戒疤的和尚。



显然,这些家伙的伤,都是在斗殴中所受。



所以,这些家伙什么来历还用说吗?



一个个恐怕不是这汴京城里的英雄好汉,就是那等奢遮人家豢养的爪牙鹰犬。



钱乙咽了咽口水,低声道:“朝廷开的伤药所,怎接诊起这等地痞无赖来了……”



陈易简笑了笑,道:“这正是官家的仁圣所在。”



“若无此辈,哪来如今遍布汴京内外的数十处熟药所?”



这些人可是太医局的财神爷!



正是靠着好汉们,天天因为抢地盘而发生的各种斗殴。



熟药所,因而赚的盘满钵满。



陈易简也是有心要结好钱乙这位官家身边的御用太医,便努了努嘴,对着那右侧走廊上摆着的那几张桌子道:“仲阳请看……”



“伤药所对于此辈看诊,分为五等……”



“第五等看诊与左侧平民看诊所请医官、所用汤药相等,但其诊费、药费却倍于平民!”



“而伤药所中的第一等看诊,号为国手看诊,请最好的医官,用最好的汤药,请最好的看顾护工……其价钱,是第五等的百倍、千倍!”



“正因如此,今之太医局,才能不费朝廷公帑,养医官数百人,收教医学生上千人!”陈易简说到这里,满满都是骄傲。



有史以来,医学之盛,从未有如现在!



太医局如今拥有医学教授(北宋太医局仿太学之制,以斋为科,教授为本斋主教)数十人,斋教谕(可以理解为辅导员、助教)百余人。



三等医学生,总计几近千人。



更有医官数百人,坐诊于汴京诸熟药所,并定期选派医官到福田院坐诊。



此外,还有百余医官,依制度分往天下州郡为本州医学教授或随军军医。



而他作为提举太医局,必将因此名彪青史。



甚至可能成为与医圣、药王等神仙人物,相提并论的医学圣人。



自是信心满满振奋不已。



钱乙听着,咂舌不已。



他看向那些正在排队问诊的英雄好汉们,感觉这些人身上,都环绕着神圣的光环。



在他这样的医者眼中,这些好汉哪里是什么地痞无赖?



分明是医学的恩人!



他们高尚无私,舍己为人。



为了医学昌盛,不顾自身安危,勇于斗狠,以身犯险!



就是……



钱乙在心里稍微算了笔帐,然后道:“官院,现在熟药所一个月能盈利数万贯了?”



钱乙自知道,太医局的职责,在过去是培养、选派医官。



熙宁九年后增加了熟药所,负责调配和剂、熟药,以市价平买与百姓,若遇疫病,熟药所还要承担起无偿对百姓发放基本药物的职能。



于是熟药所,成为新法所设的诸司中,少数几个不受人攻仵,反而得到一致称赞的有司。



只是,尽管熟药所成立后,还算赚钱(熙宁十年,熟药所成立一年后,盈利两万五千缗。元丰七年,熟药所成立八年后,盈利已达到十几万缗。)



可是支出与负担,依然深重。



太医局本身,依旧没有造血能力。



无论是培养医官,还是研究药剂,都仰赖于户部拨款。



而户部所拨钱帛是有限的。



这就定死了太医局的规模。



自熙宁十年后,太医局九斋方科,只各设教授一人,每个教授能带的医学生也有限。



上等学生额定二十人,中等学生额定三十人,下等学生额定五十人,加起来刚好一百。



只有有学生经考核合格,才能新补学生。



就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嘉佑时,太医局内只有二三十个学生。



然而,现在陈易简却告诉他——现在的太医局,光是在医学生方面,就较之元丰膨胀了足足十倍,达到了一千人之多!



就这一条,太医局每个月要支出的钱粮俸禄,怕是不知道多少!



以钱乙所知,太医局三等学生,都是有钱可以拿的。



上等学生每月二十贯,中等学生每月十贯,下等学生每月五贯。



若按照原来三等学生2比3比5的比例分配。



这一千个学生,每个月太医局就要给他们九千五百贯!



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