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六百一十一章 吃干抹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一章 吃干抹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到福宁殿,赵煦从梁从政手中,接过了都堂拟定的谥号。



一看,他就眯起眼睛来。



“都堂诸公,都是公忠体国啊!”他在心中默默点了个赞。



“尤其韩相公,真不愧是传法沙门!”



司马光去世的时候,赵煦曾在两宫面前引用礼记和诗经的内容,称赞司马光的功绩。



看似是非常正面,甚至是极高的评价。



然而,语言、文字,自古就有魅力。



而且,在不同的人,不同语境和社会环境下,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解读。



具体到此事上,赵煦就对外界,释放出了不同寻常的信息。



赵煦评论司马光的那两句话,单独放在一起也好,联系在一起也罢。



看似都是对司马光的赞美、褒扬。



然而,这两句话存在一个重要问题——都没有对司马光的政绩,做出任何评价。



这就好比,现代单位里,有个老领导去世,上级部门对其做出评价:XX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照顾同事,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人。



别人怎么看?



有心人肯定会看出问题来。



对一個政治家,用文学家、哲学家的方式来评价?



这不就是全盘否定其政治成就?!



而韩绛显然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拟的谥号,就很有意思了。



单谥一个文。



要不怎么说,韩绛韩相公是传法沙门呢?



这份政治嗅觉和对上意的揣摩程度,就不是一般的小年轻能比得上的。



单谥文,这是杀人还要诛心!



“看来,韩绛对司马光,也是不满已久。”赵煦呢喃着。



想想也是,韩绛拜相后,多次亲自邀请司马光去役法检讨所会商。



但司马光,总能找到借口和理由,怎么都不肯去。



韩绛脾气再好,也受不了这个。



何况,韩绛的脾气,并不算很好。



如今,能找到机会,合理合法的报复一下司马光,出一出胸中那口气,很正常。



“文忠?”再看吕公著所拟的谥号,赵煦的眼睛也跟着笑起来。



“这老狐狸!”赵煦笑骂了一句:“怕也是看出了一点什么来了!”



吕公著和司马光,交情最好。



自然,他是知道司马光的理想与追求的。



然而,他却拿出了文忠这个谥号。



“有意思!有意思!”赵煦吧唧了一下嘴巴,上上辈子,曾为君一十五年的他,对大宋典故,可谓了如指掌,熟烂于心。



所以,他很轻易的就知道了,吕公著的心思。



因为,在大宋历史上,也曾有一个和现在的司马光情况相似的大臣。



这位大臣的名字叫做:欧阳修!



最初,太常礼院给欧阳修定的也是单谥文。



所以在当年,此事在朝野闹得沸沸扬扬。



欧阳修的门生、故旧、学生纷纷跳脚,甚至猛烈抨击太常礼院,认为这些官僚是因为没有吃到欧阳修家属的贿赂,在故意打击报复。



此事,一度甚嚣尘上,闹得很大。



于是,赵煦的父皇,将之下朝议,在朝堂的议论上,这个单谥为欧阳修的朋友们集体驳回。



时任右正言的常秩,以欧阳修有定策之功,认为当加献,为文献。



而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欧阳修生前和苏轼一样是大嘴巴,得罪过无数人,政坛上的政敌,数都数不清楚。



加上他多次主持贡试,因为他的倾向,直接改变了大宋文坛的风向。



这固然让无数人受益,但也打断了无数人的前程。



多少人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不舍昼夜的努力,结果,一到科场就两眼一黑——怎么不考我学过的了啊!



于是纷纷发挥失常,这些人科举失利后,自然会将一切怒火,发泄到始作俑者的欧阳修身上。



于是,欧阳修成了个大靶子。



有多少人仰慕他、感恩他,就有多少人讨厌他、厌弃他。



于是,在当时的大宋,从上到下,都有一大批欧阳修的敌人。



所以,欧阳修生前死后,他的桃色绯闻和故事,才会传的满天下都是。



很显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欧阳修的敌人们在其中推波助澜,造谣生事。



这事情到最后,还是赵煦的父皇出面,折中了一下改为文忠,才算尘埃落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风波,宰执或者曾担任过宰执的大臣去世后的拟谥权,被从太常礼院收回。



从此,宰执评宰执,成为大宋政坛的潜规则。



而吕公著,当年曾亲身参与了那一场欧阳修定谥风波。



对这里面的细节和变故,可谓了如指掌。



他现在拿出‘文忠’这个谥号,恐怕就是在试探赵煦的态度。



继续翻,其他执政所拟的谥号,都开始出来。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拟的是文惠,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也!



显然,这是指的司马光临终尽散其仕宦所得的事情。



中规中矩的谥号。



邓润甫,则拟了一个文肃的谥号……这就多少有点骑脸了。



表面上,这是一个美谥,但放在司马光身上就是在骑脸骂街。



因为,刚德克就曰肃、决心执断曰肃。



这不就是高情商的在说司马牛这三个字吗?



看来,邓润甫也不爽司马光。



正常!



大宋的这些士大夫,个个都是阴阳怪气的高手。



安焘就比邓润甫还要阴阳怪气,他拟了个文简的谥号。



一德不懈曰简,至德临下曰简,能行直道曰简。



还是在说司马牛!



新党的执政,如此异口同声。



旧党的人哪里受得了?



于是,李常果断拟一个谥号:文康!



所谓,温柔好乐曰康,以好丰年,勤民事。



又曰:和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这就是在政治上,对司马光进行肯定。



但……



赵煦捏着李常的奏疏,眯着眼睛。



他自知道,李常是吕公著的学生。



所以,李常有没有请教过吕公著呢?



又或者吕公著有没有提点过李常?



“无所谓!”赵煦轻笑一声,舔了舔嘴唇,轻声道:“且让子弹飞一会吧!”



朝廷给司马光赐谥,要等到其正式下葬,才会进入流程。



在这过程中,有着超过半个月的时间,可供此事发酵。



所以,赵煦这是故意的。



故意要把司马光定谥的事情,拿出来造牌。



故意,要把这个事情搞大。



不如此天下人怎么知道,他这个少主,就是司马光最大的靠山和最强的支持者?



这才是真正的榨干、耗尽司马光的一切利用价值。



连其死亡本事,也将成为一种价值!



没办法!



谁让赵煦,在现代深造过呢?



……



司马光的丧仪,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先是两宫下诏辍朝三日以示哀。



本来,按照故事,宰执重臣病故,天子也当举哀、致哀。



但赵煦还在守孝,因此以仁庙故事罢之。



到了丧事的第三天,赵煦再次御驾亲临亲奠于司马光灵前。



这是大宋的常例——宰执重臣,地位高于亲王。



不仅仅体现在其生前的政治待遇上,也体现在其死后的哀荣上。



所以,当赵煦在韩忠彦的指导下,在司马光灵前,举杯洒酒祭奠之后。



他便转身看向作为孝子的司马康,他走上前去,对已哭的人都已经憔悴、消瘦起来的司马康道:“爱卿且当节哀。”



说着,他眼眶微红:“相公一生,治学以诚,为政以忠,奉亲以孝……”



“卿当效相公之德。”



司马康听着再拜顿首:“臣……臣……谨遵陛下德音。”



但,看他的神色,赵煦知道,他肯定会悲伤度日的。



若赵煦不加干涉,司马康很可能会和赵煦上上辈子一样,在守孝期间因为哀思过度而神形俱消,最终英年早逝。



这怎么可以?



要知道,死掉的圣人的子孙,就是最好的政治工具。



而司马康为人淳朴、忠厚。



这是什么?



这就是最好的工具人了。



谁能拒绝一个不会参与政治,只会为自己背书的工具人?



于是,赵煦语重心长的道:“爱卿要记住,司马相公还有着遗愿没有完成!”



“爱卿是孝子,当继承相公遗愿啊!”



司马康抬起头,看向赵煦。



他记得很清楚的,老父亲临终前,已经把一切身后事都安排妥当了。



稽古录,交给范祖禹继续完成。



资治通鉴一书,则拜托了范纯仁、吕大防,请求他们照看、监督、刊印。



第六百一十一章 吃干抹净[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