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五百九十四章 西北狼烟(3)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四章 西北狼烟(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都堂的宰执们,还没有来得及报告他们的商议结果。



御史台那边,就已经将一大堆的弹章,送到了通见司。



没办法!



乌鸦们都是有自己的KPI的。



完不成KPI的话,轻则外放,重则贬黜。



范子谅乃是一路提刑官,距离待制级别,只有一步之遥。



这样的猎物,虽然比不上待制以上的重臣。



可是,这明显是一条死狗啊!



所以,乌鸦们一拥而上,对着范子谅全力输出。



更有甚者,跑到吏部,翻出了范子谅的告身、脚色、历纸。



然后,用放大镜开始挑毛病。



监察御史上官均,就从这些东西里面,找出来了范子谅履历里的三十二处大小错误。



然后据此论证——该大臣早怀祸国殃民之心,奸佞之行早具。



于是就此展开,跳上去就是一个大,对那些曾保举范子谅的官员开始扫射。



范子谅这样身怀祸国殃民之心,奸佞之行早具的官员,你们为什么给他作保?



你们是不是一伙的?



若不是,那你们就得解释解释,为什么这样明显有问题的官员,你们还要让他带病升迁?



上官均这个团一开,立刻就有御史闪现跟上。



大批弹章,再次潮水般涌向通见司。



对乌鸦们来说,这样的事情,他们恨不得每个月都出现一个。



这样的话,所有人的KPI就都能完成了。



这個时候,都堂的宰执们,就多少有点尴尬了。



好在他们也习惯了。



大宋就是这样的,每次有事情,乌鸦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开团的人。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吕公著才愕然发现。



朝堂内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范子谅身上。



就连坊间舆论,也被范子谅的话题给吸引了。



就连瓦子勾栏里的闲汉,也在讨论,范子谅说的对不对?



于是熙河路调动保甲户的事情,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被掩盖在针对蕃官到底能不能换汉官,甚至文资身上去了。



这就让吕公著,长叹了一口气:“官家,到底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手腕?”



“但愿……”



“熙河那边不要有战事。”



兵戈再起的话,大宋财政压力就太大了。



作为老臣,吕公著对大宋的财政问题,是有清醒认识的。



以目前的财政情况来说,能够维持当前的状况,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今年淮南一场大旱,就已经让户部的兜里面干干净净。



淮南大旱,影响的可不是当地州郡这么简单。



汴京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为大运河水位下降,漕船难行,导致五月到七月,入京的漕粮只有往年的一半。



而大宋自立国以来,就一直在补贴汴京粮价。



一斗稻米,在苏州、扬州,售价一百钱到一百二十钱。



汴京城,还是售价一百钱到一百二十钱之间。



正是低廉的粮价,让汴京城的百万军民衣食无忧。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替汴京军民负重前行?



答案是整个天下!



户部每年都会拿着天下赋税,补贴汴京粮价。



此外,为了让漕粮入京顺利,漕司的十几万军民,日以继夜,不辞辛苦的奔走在大运河上。



而今年大旱,不止使得大运河沿岸的州郡歉收。



也让大运河水位下降,漕船入京的数量大减。



为了稳定粮价,户部和开封府,不惜代价,从河南府、大名府还有京东路调粮入京。



而户部这样不惜代价的调粮入京,代价自然是巨大的。



光是在雇人上,就至少花费了数十万贯。



这也是吕公著,会默默支持大理寺、祠部、开封府对汴京寺庙做的那些事情的原因。



国家太穷了!



这个家太难当了!



可是……



吕公著深深吸了一口气,呢喃着道:“万一,熙河真的发生了战事……怎么办呢?”



从封桩库拿钱?



太皇太后倒是好说,皇太后就不好说话了!



吕公著早看出来了,那位当今官家的嫡母,对封桩库的每一个铜板,都看的很死。



今年淮南大旱,都堂想从封桩库拿钱出来,嘴巴都说干了,好说歹说,才让这位慈圣娘娘点头,取出了一百万贯。



就这,还是官家说了话的缘故。



不然,她是会死死攥着封桩库,一个铜板也不肯往外掏的。



别问,问就是——熙宁三十二库、元丰二十库,皆先帝所遗官家之产也。官家亲政之前,吾不敢使其空一库。不然,将来无颜见先帝于永裕陵!



所以,一旦有事,向太后肯答应从封桩库里拿个几百万贯出来应急就已经了不起了。



就这,估计还得劝上好一段时间。



所以啊……



“得想办法筹钱才行!”吕公著说着。



他是反战,也不愿意开战。



但是,一旦开战,前方军需、赏赐的筹集,就是他这个右相的职责所在。



就像他当年出任枢密使尽管他极力反对先帝的五路伐夏战略。



但反对归反对,大军出发后,他控制的枢密院,没有短过前线一个铜板,也没有少送过一副甲胄到陕西。



可谓殚精竭虑,费劲心思。



而且,前线传来战败的消息,他也没有说什么。



依然是默默的做事,帮着收尾。



直到一切都已经做完他才写请郡奏疏。



这就是吕公著。



嘉佑四友,无论外界怎么评价他们。



但私德和公德上,他们都是无可挑剔的。



如今,考验再次来临。



吕公著自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影响到军国。



何况,他受先帝托孤,又蒙当今信重不疑。



于是,吕公著站起身来,慢悠悠的踱着步子,来到了他的学生李常的令厅前。



自从李常拜任执政后,吕公著就没有来过他的令厅。



甚至再没有去过他家。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李常的令厅前。



“公择可方便说话?”吕公著看向在令厅中,正在伏案办公的李常。



李常抬起头,看到自己的老师,立刻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拱手执礼:“恩相来了?”



“快快请进。”说着就走上前来,再拜以弟子礼敬之。



“公择可有空?”吕公著问着。



李常立刻道:“自是有空,未知恩相有何指教?”



说着,他就搀扶着吕公著,走进他的令厅。



“老夫此来,是想和公择谈一谈,前些时日公择与老夫说过的那个事情。”



李常听着,惊喜的抬起头来:“恩相有想法了?”



“且先谈一谈。”吕公著说道。



第五百九十四章 西北狼烟(3)[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