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五百五十六章 封赏(1)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六章 封赏(1)[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煦看着在他面前的知枢密院事李清臣,问道:“李卿,西府对南征有功大臣的最后封赏定下来了?”



这次南征赵煦秉持着他在现代史书上看过的乾隆命兆惠讨灭准噶尔的策略——中下层将官、士兵,凡有军功,立刻兑现!



只要章惇、狄咏敢报,他就敢批!



甚至在出发前,让枢密院和吏部,给了章惇、狄咏上百张空名官扎,小使臣阶的武臣,他们可以便宜行事,就地拔擢。



当然,事后复核、检视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但,对统帅层的封赏,却要等回朝再定。



这既是为了防止将帅们急功近利,同时也是为了朝廷的威信着想。



李清臣此番入觐,自是为了和赵煦通报都堂对有功将帅的封赏议论结果,于是持芴而拜,开始汇报起来:“奏知陛下,都堂已经议出来了,乃遣臣至御前,奏与陛下,以待圣裁!”



赵煦听着,微笑着点头。



却是没有问李清臣,这个事情有没有先去庆寿宫,汇报给太皇太后。



李清臣也没有提此事。



两者都默契的在这个事情上,仿佛遗忘了庆寿宫。



毕竟,对士大夫们来说,女主当政?这是牝鸡司晨!



正常情况下,万万不能接受的。



汉唐的教训,太深刻了!



而章献明肃临朝时,干出来的那些事情,也让这些士大夫充满警惕——要知道,章献明肃可是逼死过曹利用的。



这对士大夫们而言,实在太不体面了。



同时,章献明肃擅权专政,也让士大夫们很不爽。



所以,英庙的时候,韩琦才要率领文武百官,坚决的把慈圣光献逼回大内。



哪怕当时的英庙,已经开始中风。



但士大夫宁愿要一个在宫中天天养病的皇帝,也不想再看到一次女主听政、擅权的故事。



如今,也就是情况特殊。



但凡赵煦现在能有十四五岁,身体情况可以支持听政所需要的精力。



宰执们早就甩开两宫了。



“臣等恭以两宫七月癸亥(初八)诏书,于都堂集议,定南征交趾将帅封赏。”



“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广西经略安抚使臣惇,运筹帷幄总率六军,指挥若定,克凶擒丑,可依前官授通议大夫,为资政殿大学士,依旧为广西经略安抚使。”李清臣慢慢的说着,这个都堂议出来的结果。



自然,这是一个保守的结论。



也是特意给赵煦留出足够推恩空间的结论。



恩自上出——宰执们若连这个都不懂,想要喧宾夺主,那他们就不可能混到现在这个位置了。



赵煦听着,当然也懂这个,于是道:“章相公总率六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迁一官,未免不美吧?”



“便依前官,超授正议大夫罢!”



太中大夫是从四品,相当于过去的文散官左右谏议大夫,通议大夫是正四品,相当于过去的文散官给事中,正议大夫则是从三品,乃是文散官阶的六部侍郎。



对文臣而言,越向上,升迁的难度就越大。



所以,从六品以上的寄禄官升迁,都很少有越级的例子。



一旦发生,就是所谓的超授!



特别是赵煦对章惇的这个安排,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正议大夫就已经足够拜相了。



在元丰改制前,不知多少宰相,是带着某部侍郎的散官阶拜相的!



所以,章惇这一步,就是登天了。



已经具备了拜相的资格!



李清臣在心中想道:“果然,章子厚还真是简在帝心啊!”



不过,章子厚是大宋立国迄今,少有的以文臣领兵,大获全胜的人。



文臣们现在对这个给大家伙涨脸了的同僚,很有宽容度。



超授一级寄禄官,别说新党了,就算是旧党里的人,也不会有意见。



连司马光都不会说闲话!



于是拜道:“陛下圣明。”



便听着赵煦继续道:“章相公既超授正议大夫,其殿学士就不太符合其身份了。”



祖宗之制,执政出知,带资政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则作为宰相待罪罢任出知或者资政殿学士的序进之职。



一般来说,授资政殿大学士,就等于告诉天下人——这个人还得在外面待几年。



比如河东的吕惠卿,就是这个例子。



“便改授观文殿学士罢!”



李清臣听着,咽了咽口水。



观文殿学士,祖宗以来,只有三种人出外的时候才会带。



第一:宰相,第二:执政身份的东宫旧臣,第三:未来的宰相。



一般来说,资政殿直接升观文殿,就是告诉天下人——他马上就要拜相了!



李清臣想了想,只能提醒道:“陛下,惇非宰相,也非陛下潜邸之臣……陛下若无马上拜惇为相的想法的话,还请三思!”



赵煦听着,这倒是!



章惇拜相的时机还不成熟。



广西那边有太多事情,要靠章惇的威望来弹压、善后、收尾。



可不授观文殿,授什么?



赵煦懂了!



便对李清臣道:“既如此,便授章惇紫宸殿学士罢!”



李清臣听着瞪大了眼睛。



紫宸殿学士?!



这是一个已经消失的殿学士。



这是国初时的制度了,乃是从文明殿学士改过来的。



其用途只有一个——官家用来告诉天下人:这个人是朕的心腹啊!



然而,这个殿学士职,在庆历八年就已经被罢了。



现在,官家为了章惇,居然复活了这个已经作古了数十年的殿学士职。



但,这似乎很符合,官家的做法。



他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奇思妙想和发明创造。



李清臣不由得长吁一口气,心中对章惇羡慕起来。



因为,这是当今官家第二次做这种事情。



上一次,还是优容太师,发明创造出平章军国重事这个位在宰相之上的官职的时候。



所以,在官家心里面,章惇和太师文彦博地位相当?



便听着官家继续道:“此外,章相公既在广西,代朕牧狩一方,今国朝又已并有交趾北方数千里之土,不可不重相公之职守。”



“章相公可以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安南宣抚使,依旧充管内劝农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李清臣听到这里的时候,人已经麻了。



本身,经略安抚使就已经是军政一手抓的一方大员了。



现在又兼安南宣抚使,还特意强调其的管内劝农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如此一来,章惇现在的职权,已经无限接近了大唐的节度使了。



不止军政一手抓,还能不受大宋制度的限制,插手地方军州的水利、工程、道路、税收等工作。



这位官家,对章子厚的信任和宠爱,真的是……无法形容了。



却不知,赵煦对章惇的信任,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历过了无数考验。



从绍圣到元符,君臣之间不是没有磕磕绊绊,也不是没有过互相怀疑。



但最终,君臣两人都相信了对方。



所以,赵煦对章惇是百分百信任的。



他已经确信,章惇绝不会恃宠而骄,更不会做对他和国家不利的事情。



能让赵煦如此信任的人,只有章惇一人。



(本章完)



第五百五十六章 封赏(1)[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