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五百五十五章 司马光:知我者,陛下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五章 司马光:知我者,陛下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祐元年七月已亥(20)。



病重的司马光,在这一天借着给太皇太后坤成节上表称贺的机会。



终于抓住时机,上了一封可能是他最后的政治发声的表章。



当被誊抄好的副本,送到赵煦手里。



赵煦拿到手里一看内容,就已经知道了。



这就是他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司马光的‘十科取士法’。



也是其退居洛阳十五年来,对王安石以新学为官学取士的反击。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马光。



所以,整个元祐时代,十科取士法,成为了大宋科举的风口。



然而,司马光避居洛阳写书整整十五年。



早已经脱离了大宋社会的实际。



他的这个十科取士法,纯粹是空中阁楼。



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新党对这个十科取士法的评价,非常简单,一句话:光得誉流俗,及为相,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独请十科取士法,终为空文,无应选者,人始笑之!



那么,面对新党如此肆无忌惮的犀利点评。



旧党的士大夫们做何回应?



答案是没有回应!



只是默默的将实录和国史中新党大臣们对司马光的这个评价删掉。



而删掉的原因,在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曾经透露过。



李焘是这么说的:司马光‘得誉流俗……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此言不可传于后世,自‘光’至‘笑之’并删去。



所以啊……



不过呢!



赵煦攥着手中誊抄的副本,问着殿上的郭忠孝:“郭卿,太母、母后对此可有指挥?”



郭忠孝低头:“奏知陛下,太皇太后下诏嘉勉,皇太后命有司赐金带以酬。”



赵煦点点头,对两宫的意思懂了——写的很好,但下次别写了。



而且,看这個样子,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没有仔细看过司马光上的这个表章,就直接丢到一边了。



只能说……女人呐!真的不能随便得罪!



赵煦却是抿起嘴唇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提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



批示之后,便将这誊抄的副本,交到郭忠孝手里叮嘱道:“命有司送司马相公府邸吧。”



“诺!”郭忠孝恭恭敬敬的再拜,正要拜辞。



赵煦却叫住了他:“郭卿,听说卿父入京了?”



郭忠孝当即顿首:“蒙陛下鸿恩,臣父昨日回朝,臣亲迎之,臣父言:老臣蒙陛下爱幸,不以老臣昏聩,特旨推恩,感激涕零,唯百死以报!”



赵煦笑起来:“老太尉言重了!”



“替朕转告老太尉——这些年委屈老太尉了!”



郭忠孝听着,顿时鼻子一酸,恭恭敬敬的再拜谢恩,不知道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恩了:“臣……臣……”



“起来吧!”



“往后,朕需要用到卿的地方还多着呢!”



郭忠孝之父郭逵,当年因为没有请示,就自作主张和交趾达成和议撤兵。



此举虽然挽救了数万士兵的生命,却也将他的前途彻底葬送!



不止从此被削去兵权,还被勒令闭门思过。



这位治平时代,就已经是正任武臣,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就这样离开了政坛。



不客气的说,郭逵当年的行为,其实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



当年南征,虽然将帅失和,彼此扯皮。



但在用兵和作战上没有问题。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也没有问题。



责任不在他身上,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



而且,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



其实,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



不信的话,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降为直龙图阁,知桂州),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



只是,从此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会而已。



而郭逵处分的这么严重和他是武臣离不开干系——赵官家们对文臣、武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臣可以和皇帝顶牛,甚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违背皇帝的意思,自行其是,只要事后证明他做的是对的就可以了。



了不起,皇帝当时骂几句,心里面不痛快几个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处出现的时候,就会露出嘴脸来抢功了,顺便将这个大臣提拔起来。



但武臣却必须绝对听指挥!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听指挥。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微操再怎么离谱,武臣都必须服从。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



也是种鄂一辈子都不能升正任的原因。



特别是种鄂——太犟了!



老喜欢和皇帝争对错,还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要不是他太能打了。



要不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



种鄂早就被踢到不知道什么地方,投置闲散养了起来。



而此番南征大胜,大宋疆域推进到富良江。



赵煦便趁机给郭逵平反了。



先是宋交和议之后,以‘郭逵老臣,先朝名将,有功社稷’的名目,将其从闲散的‘左卫将军’拔擢为右武卫大将军,并加检校太尉,封为武功县男。



这就是明显的平反信号了。



旨意到了洛阳,郭逵谢恩后,新的旨意拍马赶到。



还没捂热的右武卫大将军又没了。



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太尉、武功县男郭逵起复,落右武卫大将军,拜为建武军节度使。



这是一个早就该给他的荣誉。



一个迟到了十年的荣誉。



郭逵老泪纵横,旋即上表请求致仕。



赵煦挽留三次,终于同意。



这次,待遇、荣誉直接拉满。



建武军节度使郭逵,以开府仪同三司、建武军节度使、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邕州诸军事、上柱国致仕。



并将其爵位从武功县男,拉到了桂林郡开国侯的高度,并给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这就是标准的正任武臣,而是战功赫赫、简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程序了。



最重要的是,赵煦旨意里的安排。



建武军,本就是广西的建制。



换而言之,拜郭逵建武军节度,就是认可了他当年在广西的处置没有问题。



致仕后加的那些头衔与爵位,就更是一种隐晦的承认与认可。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安排这些头衔、爵位。



对郭逵来说,什么是天恩?



这就是了!



在年老之际,能够得到朝廷认可、恢复名誉、待遇。



这简直是奇迹——赵官家们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情?



于是,老泪纵横,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写一封谢表,感谢天恩。



殊不知,赵煦给他的恩典的代价,是他这辈子都还不清的。



第五百五十五章 司马光:知我者,陛下也![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