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用漕船之制,就是要宣布中枢定点采购的海盐、鱼干,在天下州郡免税通行。



用蚕盐之法,配与百姓,则是要将这些东西,强行卖给百姓。



鼓励地方多售海盐及鱼干,所得利润地方和中枢对半开,就是给地方官府分配好处了。



这算是打一棒子,又给颗甜枣了。



这样一来,似乎是三赢了。



百姓交的钱,现在可以拿到实物了,不再是和过去一样,给了钱却看不到盐。



如今,至少可以拿到一些实物了。



登州等地的海盐、鱼干,现在也能卖出去了。



朝廷和地方,大抵也能赚到一些钱。



就是……



两位宰相,总感觉有些不太现实。



可能吗?



大家都赢的话,谁在输?谁在付出代价?



可他们也不敢问,更不会问。



原因很简单。



这个事情,是官家亲自提出来的。



而且,为了推进这个事情,官家可是发了脾气,做了文章的。



这就意味着——他无论如何也要做这个事情。



甚至可能有了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决心!



同时,蚕盐法的败坏,和他们的父亲都已经捆绑在一起了——官家已经暗示了。



所以,现在改革蚕盐法,使之重新恢复一定济贫属性。



等于给他们的父辈解套。



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了。



于是,韩绛也好,吕公著也罢,都只能唱赞歌。



“圣明无过陛下。”



“唯我陛下,仁圣睿智,泽被苍生……”



两位宰相在短暂的迟疑之后,就立刻开始唱赞歌了。



不管怎么说。



至少在现在看来,两位宰相都觉得,官家的改革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有问题,那也是后来人的问题。



尤其是韩绛,他马上就要致仕退休养老了。



才懒得为未来操心呢。



他现在只想着风风光光的致仕。



也就是吕公著,多留了一个心眼,在拜贺之后,持芴问道:“陛下,老臣斗胆,想请教一下,这海盐和所谓的鱼干,大约是在什么价位?”



无论是太贵,还是太便宜,都会有问题!



赵煦听着,轻笑一声,对着身旁的石得一吩咐:“石得一,将登州月前的海盐盐价,以及那些滞销的鱼虾价格,与两位宰相通报一下吧!”



“诺!”石得一领命,然后上前,对着两位宰相拱手一礼后,道:“两位相公探事司月前在登州市井,所见海盐,分为三等……”



“最上等,每斤海盐约四十钱,次之二十余钱,最末等每斤十余钱……”



“至于滞销之鱼干、虾干,皆小鱼小虾,品相好者一斤不过十余钱,若是劣者不过,数钱而已……”



“若是中枢直接采购,价格只会低!”



这是自然!



大量批发,本来就会便宜,朝廷直接采购,官府黑心一点的话,直接可以打个地板价。



吕公著听着,深深吁出一口气:“竟这般便宜?”



他有些不可思议了。



景佑以前,朝廷规定,蚕盐一斤百钱,价格比私盐略低,所以被很多百姓视为德政。



现在,登州的海盐价格,居然这么低?



而且,还是市价!



换而言之,它的成本价,会低到超乎想象!



所以……



一旦这样的海盐,大量涌入市场。



官盐怎么办?



吕公著一下子就出了一身冷汗。



要知道,大宋官盐收入,虽然一直受到私盐的冲击。



但在国家收入比重中,一直不低。



旁的不说,陕西各路实行的钞盐法,每年发行盐钞三百万贯。



这笔盐钞收入是陕西各路边军的军费保证!



同时,大宋官盐其实一直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份额。



真正占据大头的是私盐!



私盐贩子的势力可是极为强大的。



一旦,大量廉价海盐,冲进了这些人的地盘。



这些人会做什么?那就没有人可以预知了。



反正,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



只是这么一想,吕公著就浑身冒汗了。



可他刚刚才唱过赞歌,没办法立刻改口。



只能是弱弱的上前,持芴而拜,问道:“未知陛下,打算让地方军州,将这海盐和鱼干,作价几何卖与百姓?”



赵煦笑了笑,答道:“朕命户部侍郎章卿计算过了……”



“登州海盐,若朝廷采购,约可做到每斤十余钱……”



“虽说可以更低,但也要考虑盐民的利润……”



“如此算上运费,加上官府恰当的利润……”



“每斤最终配与百姓时,应在四十钱到五十钱左右。”



吕公著闭上眼睛,脸颊不断抽搐。



四五十钱一斤的官盐?



在产盐地,都属于廉价了!



何况是在那些不产盐的地方?



他都能想到,那些私盐贩子的怒火了。



要知道,私盐贩子,从来都是大宋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仅仅是元丰二年一年,天下州郡就逮捕了贩卖私盐之人两万人!



其他年份,每年各地官府抓住的私盐贩子,少则七八千,多则万余。



由此可以想象,盘踞在这条生态链上的,到底有多少人?



此外这么廉价的食盐,一旦大量涌入市场……



那些官营的盐户和灶户怎么办?



他们若大量破产……



吕公著只觉手脚冰凉。



赵煦见着,轻笑一声,他自然早有准备。



于是,拍了怕手。



“石得一,且将登州海盐与鱼干,呈与两位相公一观。”



“诺!”



石得一恭身领命,很快便带着人将海盐和鱼干,送到了两位宰相面前。



吕公著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海盐。



大颗粒、颜色杂驳,明显有着大量杂质。



至于所谓的鱼干、虾干。



不仅仅很小,而且闻着有一股很怪异的味道,明显就是晒制的时候,没有处理好。



特别是虾干——几乎就是些虾皮,根本没有肉!



“这些海盐,多有杂质,百姓拿到手中,需要加水熬煮去杂,方可食用……”赵煦解释着。



(本章完)



.



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