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五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想给太母、母后修个园子,朕有什么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想给太母、母后修个园子,朕有什么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祐元年六月庚寅(初四)。



赵煦在福宁殿的东閤之中,拿着毛笔,临摹着书贴。



很久没有来福宁殿的刘惟简,立在他身边,伺候着他写字。



老内臣服侍人是没得说的。



赵煦想要做什么?他都早早的准备好了。



一副字帖临摹完毕,赵煦吹了吹墨迹,就对刘惟简道:“老钤辖将这副字帖收起来吧。”



“诺……”刘惟简恭恭敬敬的就将书贴收起来,放到东閤的阁楼里去。



赵煦却在这个时候,忽然问道:“老钤辖知道我方才在临摹的书贴吗?”



刘惟简停下手里的事情,低头答道:“回老家,老奴知道,是前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赵煦点点头,道:“是啊,国难思忠臣!”



“我每念及此,总会想起,那些历朝历代,扶保少主、匡扶社稷的贤臣、大将。”



刘惟简咽了咽口水。



他当然听得出,这位少主的言外之意——朕的忠臣在哪里?



而这和朝堂上的政务,密切相关。



上个月,李雍一案,匆匆结案,虎头蛇尾,当时就有执政说:此必为将来之祸!



所以坚决反对两位宰相和稀泥,要求彻查。



因为傻子都知道,这位少主记性好,爱记仇。



你吕家、韩家,累为宰执,和皇室关系密切,自然不怕日后被拉清单——大不了,板子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



但我们怕啊!



奈何,最终拗不过两位宰相和宫中太皇太后。



而在这个事情上,其他人可以沉默。



作为自英庙以来,服侍三代赵官家,而且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家臣。



刘惟简却不能沉默。



因为他是奴婢!



皇帝的家传奴婢!



整个内廷,为数不多,可以在御前和两宫面前自称‘奴婢’的内臣。



在这個欲做奴婢而不可得的大宋王朝。



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婢’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和地位。



而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



既称了‘奴婢’,很多事情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没办法,刘惟简只能小心翼翼的说道:“大家,朝中忠臣良将,还是有很多的。”



“比如说,康国公和申国公,就是忠臣。”



赵煦笑了。



“忠臣?”



“有这样的忠臣吗?”



“今日,都堂拟定官告,朝请郎、知济州段继隆勒停!”



“反倒是权知开封府蔡京,被罚铜三十斤!”



“段继隆的惩处,还在蔡京之下!”



“呵呵……”赵煦冷笑着。



东閤内的温度骤然下降,在场的女官、内臣,如堕冰窟。



赵煦说的这些话,是有道理的。



所谓勒停,就是停职检查的意思。



一般来说,风头过了就可以继续出来当官。



但罚铜就不一样了!



这是真的罚!



依照大宋律令,便是百姓犯罪,鞭笞刑罚,乃至于被判服刑,都可以纳铜抵罪。



二十斤铜差不多就可以抵掉一年徒刑了。



换而言之,蔡京罚铜三十斤,就等于告诉天下人——这个官,做了要坐牢一年半的事情。



当然了,这是民间的看法。



实际在官场上,官员做错了事情罚铜很常见。



待制以上大臣,就没有不被罚铜的。



包括司马光、王安石在内,都被罚过。



赵煦的父皇在元丰时代,甚至发明了让宰相交罚铜来测试其服从性的创举。



所以,罚铜在官场上,基本等于——自罚三杯,下不为例。



但,赵煦要借题发挥的话,他是占理的。



始作俑者,才只勒停。



朕身边的人,什么事都没有做,就要罚铜。



他发脾气才是正常的。



不发脾气别人可能还会在心里发毛。



而刘惟简今天来福宁殿,其实就是负着来安抚他的任务的。



所以,这位老内臣立刻说道:“大家,您有所不知,段继隆名曰勒停,实则是永不叙用。”



没有人再敢启用这个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的官。



就连他儿子段处约,很快也会被流放,这辈子都不可能回京。



老实说,要不是害怕引发朝争。



进而影响到现在的政局吕公著也好,韩绛也罢,才懒得管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呢!



但没有办法啊!



这个事情太危险了。



这朝堂上几个人经得起查?



扩大化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大家谁脸上都不好过。



更可能让一些大家不希望看的人,借机兴风作浪。



比如说,蒲宗孟、吕惠卿甚至是王安石、王安礼兄弟。



这些人若是抓到机会,回到朝堂。



大家伙就都别玩了。



等着撕逼吧!



这才是,吕公著和韩绛能够说服庆寿宫的原因。



王安石牌,比什么都好使。



“至于权知开封府,老奴在庆寿宫,听两宫慈圣说,今年大家升龙节自当推恩……加其馆阁为天章阁待制……”



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红枣。



而且,借着天子圣节的机会,没有人能说什么闲话——大宋祖制,圣节、大典,都是普降甘霖,推恩天下的时机。



自然,率民更始,为民楷模的士大夫,理当最优先享受到这甘霖雨露。



而皇帝亲信心腹们,自然比其他人更平等,更应当优先享受。



赵煦呵呵的笑了笑,只道:“老钤辖,莫以为我不知道……”



“皇太妃那边,也得了好处!”



想让刘惟简出来说好话安抚赵煦。



皇太妃朱氏,自然要优先安抚。



于是,就在今天早上,内降旨意。



追赠皇太妃亡兄,故三班殿直任遇为供备库使。



又加封皇太妃朱氏唯一一个在世,也是和她关系最好的兄弟,东头供奉官、守寄班邸候任瑜充差‘在京新城外北面都巡检’。



给了一个肥差给他!



这些事情,赵煦自然早早就通过了冯景知晓了。



而消息来源,就是现在在赵煦面前的刘惟简。



他第一时间,通过御厨那边的渠道,告知了在御厨给赵煦做早餐的冯景。



然后,赵煦在吃早膳的时候,就知道了一切。



刘惟简此时,当即就拜道:“大家,朝堂推恩太妃外戚,是为太妃颜面着想。”



朱氏是很容易收买的。



看吧!



一个追赠供备库使,一个给一个肥差,就打发掉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想给太母、母后修个园子,朕有什么错?[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