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高遵惠记得,自己看完锦囊内的内容时,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办法。



那些罪妇、罪婢,本来就有些发愁怎么发卖。



毕竟,江北之地,本就贫瘠。



买的起的人很少。



大宋将官们倒是买的起——可他们并看不上那些人——长得好看的,自然不可能落到发卖的境地,早就被人瓜分掉了。



剩下的,都是姿色寻常之辈。



这等人,将官们哪里会要?



而禁军又等着发卖了这些人,拿去发赏。



此时,官家的锦囊,就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统统作价五十贯,典与南下之青壮。



便是愿典两个、三个的都可以答应,只要他们肯签契书,给他高遵惠卖命。



而钱则记在他高遵惠的账上,由官家出邵州岑水场的铜钱发放,待到明年,蔗糖产出后,以蔗糖抵充。



禁军们开开心心,觉得赚大了!



他高遵惠也开开心心,认为自己真是深受皇恩眷顾,简在帝心。



官家竟连他本钱少,也没有多少可用之人都替他想到了!



早早的就做好了安排!



南下的青壮们更开心。



只要签个契书,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帮忙看护榨糖所,运输蔗糖到指点地点,就可以白得一个浑家。



同时,他们也将在本地扎根,开枝散叶,一两代人就会形成一个个家族。



因为他们是南下的中原青壮,他们必然心向朝廷。



从而对当地土官,形成制约、牵制。



那么,谁输了呢?



高遵惠一度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赢赢赢,怎就没有输家?



他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了输家。



那些被灭门、被连根拔起的交趾文官、士人、贵族。



这本是常理。



自古战败者的妻女、奴婢、部曲、财产,皆为胜利者所有。



但是,能像当今官家这般,将这种事情,变成了所有人都开心的事情的本领,还真没有人。



与官家比,陶朱公都只能算是个商道新手。



于是,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怎么运回去?



高遵惠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将手里的锦囊拆开。



里面是一张元书纸,纸上官家的御笔笔迹,若隐若现。



他轻轻拿出来,放在手上,像个看到了孔子亲笔笔迹的文人一样,虔诚而狂热的看着上面的文字。



上面的内容很简短。



可于江北沿海之地,择一深水之弯,以为良港。



高遵惠咽了咽口水。



他想了起来。



蔡确,在今年正月出判福建,为福建路观察使、判泉州、兼提举泉州市舶司。



陈睦出知明州,兼提举明州市舶司。



“原来,官家早就落子在此了!”



“庙算之精,鬼神莫测啊!”高遵惠真的是被惊到了。



作为全程参与了这次战事的走马承受公事。



高遵惠知道宋军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摧枯拉朽的赢下战争的。



除了御龙第一将的战力强大之外,就是庙算占了先机。



章惇一招封官许愿,顷刻间让交趾五州倒戈,围困两州。



而十年前,郭逵南征仅仅是为了打通前往富良江的道路,就花费了数月。



这让南征大军,在一路横推之后,遭遇了暴雨,无数将士染上疫病。



郭逵不得不在胜利中与交趾议和。



而这一次,大宋南征,什么疫病、瘴疠不是没有。



但感染的人很少。



不过百来人,而且都得到了及时救治,病死者才七八个。



剩下的兵士,都是活蹦乱跳,没有半点水土不服的迹象。



那两百多名随军军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就是本地的土官们,也开始学着这些军医的法子,用生石灰给自己家的宅子消毒,烧开水放凉后再喝。



军医们的凉茶茶汤方子,更是广受好评。



土官们都开始在家里煮了起来,消暑、防疫效果,人人都爱。



就连他高遵惠也会饮用。



想着这些,高遵惠吐出一口气。



“公事、公事……”门外传来了吕嘉问的声音。



高遵惠连忙将手里的锦囊和元书纸收起来。



然后这才走过去,将房门打开。



“安抚何事?”高遵惠拱手问道。



吕嘉问拱手说道:“正要请公事来签押……”他说着就笑眯眯的将一叠文书递到了高遵惠手里,高遵惠接过来一看。



都是江北土官们签下的契书。



契书内容,则是这些土官们情愿向大宋广西右江经略安抚使司借贷钱款的契书。



这些人借贷的钱款数额从几千贯到几万贯不等。



而利息则是简简单单的四成年息。



高遵惠看着这些契书,咽了咽口水。



他抬起头,看向吕嘉问,眼中浮现出恐惧:“安抚,你怎么敢……”



此刻,高遵惠回忆起了吕嘉问在汴京的名声。



除了家贼之外,吕嘉问脑门上最大的标签是倍克!



他首倡的市易法和均输法,对整个天下商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吸血。



在王安石罢相后,市易务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敛财官署。



强买强卖,都是对市易务的夸奖。



市易务做过最夸张的事情是——强贷!



是的,天下市易务,都大范围的对商贾进行强制放贷。



不借都不行!



不借,就别想做买卖!



因此,吕嘉问饱受天下批判。



现在,这吕嘉问在这交趾之地,也要故技重施了吗?



再次强贷?



四成年息,赶得上汴京城的一些质库的利息了。



就是不知道,吕嘉问会不会九出十三归、利滚利?



吕嘉问看着高遵惠怀疑的神色,他笑了笑:“公事怎这样看吾吗?”



吕嘉问其实很烦,别人将市易法败坏的锅甩给他。



他主持市易务的时候,哪里有那么多烂事?



那些市易务的黑料,都是他离任后才大量出现的!



奈何,他是首倡者,一切功过都是他的。



不然,难道还是英明神武,洞见万里的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的?



他但凡敢在这个事情上面给他自己叫一声委屈,官家就会拔了他的皮!



所以,吕嘉问从不辩解,默默的将所有责任背起来。



对对对!



我吕嘉问道德败坏,不知廉耻,倍克害民。



市易法的那些问题都是我的无知和愚蠢导致的!



所以官家放臣岭南,臣心甘情愿,臣百死难赎啊!



但,现在这个事情,真跟他没有关系。



“某,不过一介卑微之社稷公器,用以盛放圣天子的智慧而已!”吕嘉问轻声说道。



他扬了扬手中的那些契书:“且夫,这些契书也非是真金白银的出借铜钱。”



高遵惠仿佛想到了什么:“安抚的意思是?”



吕嘉问扬了扬手里的那些契书,然后从怀中掏出另外一叠文书。



“右江经略安抚司出借的不是铜钱!”



“他们要还的也非是铜钱。”



“而是蔗糖!”吕嘉问的声音,犹如魔音,在高遵惠耳畔嗡嗡作响。



“安抚何意?”高遵惠咽了咽口水,问道。



吕嘉问微笑着将前因后果,告知了高遵惠。



很简单。



王师不是在广源、七源、决里隘、北件、太原等地前后俘虏了接近十万左右的交趾战俘吗?



前些时候,发卖的时候,各地土官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金融的难题。



他们没钱了!



这个时候,吕嘉问作为官家钦命的广西右江经略安抚使,就作为天使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并为他们温馨的提供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



诸位没钱?不要紧!



官家借给诸位!



只要少少的四成年息,就可以借下一大笔钱哦!



只要借到了钱,就可以买便宜的青壮了。



什么?诸位担心没钱还?还不起?



没关系哦!



官府也接受蔗糖偿还——甚至,若愿以蔗糖偿还的话,利息可以减免到两成哦!



只要签下契书,明年有了蔗糖再还就好了。



明年还不起还有后年!大后年!



总之,右江经略安抚司,为诸位大宋忠臣提供竭诚服务。



就这样,大宋忠臣们纷纷向右江经略安抚司衙门借钱。



但吕嘉问其实并没有借出去哪怕一个铜板。



他只需要派人跟着土官们,统计他们买下的战俘数量,最后算个总账就可以了。



至于你说钱怎么办?



广西大军回到邕州、桂州,当场兑现。



御龙第一将则可以在回京后兑现。



士兵们一听,还有这种好事?



纷纷答应!



毕竟,钱还是很重的,背着几十斤几百斤的钱回家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这些日子,将士们都在各地疯狂消费。



他们狂买各种地方特产。



黄金、白银、皮革、粗布、盐。



一切可以方便携带的东西,他们都在狂买。



大把的钱散了出去。



然后,落到了土官们手中,土官们拿着它们再去买战俘,买铁器,甚至是兵刃!



是的!



作为给土官们的福利,广西经略安抚司已经解除了对江北诸州的铁器贸易和兵器贸易限制——此乃章惇,在江北各州土官归明之后,发布的法令。



大量铁器正在疯狂涌入江北诸州。



和铁器一起涌入的,还有来自广西的绢布、茶叶、农具。



广西的商贾们,赚钱赚到合不拢嘴。



因为根据章惇的法令,对广西商贾到江北的货物,对过税减半征收,住税则完全减免。



而从江北回来的货物,则完全减免一切税收!



也就是说——商贾贩货到江北,沿途的过税减半,而在江北出售的商税则完全减免。



在法令中,章惇说的很清楚:此乃官家德政!



所以,现在广西各地的商贾都疯了。



正在不断的将各种铁器、丝绢、茶叶、盐,运来江北。



他们在卖完自己的货物后,会选择在当地,购入水牛带回去。



这交趾的水牛是真的多。



除了那些已经驯化成为耕牛的外,还有大量的野水牛。



这可是好东西,买回去,可以宰杀卖肉!



当然也可以将之驯化成耕牛。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广西和江北的贸易就已经红红火火。



那些钻钱眼里的商贾,甚至早在北件还在打的火热的时候,就已经带着大批商品,赶来了江北各州。



贸易,进一步加剧了江北的钱荒。



因为,在贸易过程中,大宋的顺差,大到可怕!



毕竟,现在土官们能卖的东西很少,但他们想要的东西却很多。



据吕嘉问所知,现在,就是侬家都把压箱底的金子都取出来用来采购那些亟需的物资了。



这样一来,他们就越发的需要大宋为他们提供金融润滑。



而吕嘉问秉持官家旨意,以天使的模样出现在他们面前。



听完吕嘉问的介绍,再看了看那些契书、文书。



最后,高遵惠看到了吕嘉问手中的一张元书纸。



纸上,官家的御笔笔迹是做不得假的。



于是,高遵惠点点头问道:“老夫该在那里画押?”



(本章完)



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