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_第636章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6章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993年11月7日,米国作家理查德·耶茨逝世一周年之际,FSG在纽约举行发布会,正式出版发行《理查德·耶茨文集》。



新闻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米国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跟进报道理查德·耶茨生平的事迹,这位成名于60年代,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家正一点一点为很多民众所熟悉。



理查德·耶茨与写《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约瑟夫·海勒年纪相仿,活跃年代也相仿,但在米国所受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甚至,在理查德·耶茨死后半年之内,他在米国极少数书店内仅剩的作品也被做下架处理。



当有民众看到新闻媒体的报道时,不禁为这位作家生前死后的磨难而动容。



同时,多家媒体又大肆的宣扬中国作家林为民和理查德



·耶茨之间那令人感动的伟大友谊,让《理查德·耶茨文集》的出版受到了更多米国民众的瞩目。



文集上市仅七天时间,首印的2万套文集便被热情的读者们抢购一空。



这样的情况让FSG出版社猝不及防,又紧急加印了5万套文集。



《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畅销,终于让数十年来被漠视的理查德·耶茨受到了米国主流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重视和认可。



不少文学刊物抢着发表和出版理查德·耶茨的生前作品,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一股“理查德·耶茨风潮”,席卷了米国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米国的读者们终于见识到了理查德耶茨的魅力。



又一场签售会结束后,林为民半边肩膀和手臂酸的要死。



一旁的工作人员递给他一瓶水,他正喝着,罗杰·斯特劳斯走到了林为民身边。



“林,瞧瞧!”



罗杰·斯特劳斯挥舞着手中的杂志,有些兴奋的说着。林为民接过杂志,那是一本《纽约客》。



“又有什么新奇的报道?”他笑着问道。



距离《理查德·耶茨》文集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时间,在文集上市的第一周里,林为民几乎都在配合着FSG出版社的各种文集的推介活动,发布会、演讲、朗读会、采访



就这样过了一周,关于理查德·耶茨的报道越来越多,



这里面有一些报道的焦点集中在理查德·耶茨的生平,有一些报道的焦点则放在了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友情上,引起了米国文学界和民众们的强烈反响。



《理查德·耶茨文集》的销量没有辜负如此大规模的媒体报道,一周2万套销量,超过20万册,理查德·耶茨的所有书加在一起,卖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么多的销量。



罗杰·斯特劳斯这几天格外的兴奋,《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热销固然是一方面原因。



更让他激动和有成就感的是将理查德:耶茨这样一位几乎已经要湮灭在大众视野中的优秀作家,重新带回了公众视野,并且达到了理查德·耶茨生前所没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两天,罗杰·斯特劳斯时不时的就要给林为民带来两份报纸或者杂志,上面基本都是关于理查德·耶茨和他的报道或者评论,林为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不是报道,而是评论。乔治·斯坦纳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理查德·耶茨将继续存在》,他在评论文章中称赞了你写给《纽约书评》的那篇评论。”



《失落的理查德·耶茨世界》是林为民来到米国之后,花了四天晚上写下的一篇长达2.5万字的长篇评论,前几天发表在了《纽约书评》上。



《纽约书评》创立于1963,是米国文学界最具份量的书评杂志之一,在米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评论中林为民总体评论了理查德·耶茨创作的9部长篇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最后,他还不忘在结尾替理查德·耶茨卖了一波惨。



“他在世时,作品长期遭到忽视。他去世后,名下的九本书悄然下架,完全消失在美国书店的书架上。



如此优秀的作家,却被米国人民遗忘,这让人心碎,也让人遗憾。”



《失落的理查德·耶茨世界》发表之后,仅仅几天时间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乔治·斯坦纳是这篇评论文章所影响的众多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他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米国文学界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是法国人,四十年代成为米国公民,先后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



第636章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