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_第14章 黄安仪的心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黄安仪的心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为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高中生涯,那令人噩梦连连却又魂牵梦绕的时光啊!



在讲习所的日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都是被课程填满的,当然也有课余时间,晚上基本都是在写作,剩下的时间也都是在讨论关于文学的内容。



他想想都觉得佩服,很多同学都四十多了,却仍保持着这种旺盛的学习劲头,连他自己在度过了最初几天的惫懒之后也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



今天晚上有人静极思动,打开了所里唯一的一台彩色电视机。



可惜,这个彩色还处于初级阶段,一点也不保真,收到的模拟信号也有些问题,图像总是抖个不停,大家感到扫兴,索性坐在食堂聊起闲天来。



班里健谈的同学有不少,蒋子隆、古桦、瞿晓伟、林为民等等……



但每个人的风格又完全不一样,蒋子隆是那种正经中带着诙谐的,古桦很擅长讲故事,瞿晓伟单纯就是老燕京的贫。



林为民跟他们不一样,山上的损都被他夺完了。要不是看在他年纪小,早就不知道挨多少顿毒打了。



食堂里的座谈会,基本就是以他们几个人的话题首先展开的。



蒋子隆跟老师们的关系一直不错,经常能探听到很多八卦。



就比如,大家都觉得这次进修的机会特别难得,如果事先得到机会肯定会抢破头才对。



蒋子隆说到这里,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可就有人例外?”



“谁啊?”



蒋子隆压低了声音,“我跟你们说,这事你们别往外传。”



王宗翰第一个保证,“放心,我们嘴严着呢。”



又跟周围几人确认了眼神,蒋子隆才放心的开口,“贾平娃,还有毋国政。”



他朝女生那边瞥了一眼,才说道:“先是贾平娃不来,然后所里又给毋国政发调令。这俩人都不来,最后才换上了刘淑华。”



周围几人感叹了一声,这么好的机会不来太可惜了。



这俩人很多人都知道,毋国政跟王宗翰、郭玉稻年纪仿佛,很早就发表作品了,他的短篇《我们家的炊事员》跟班里很多人一样获得了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所以才会接到所里的调令,可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来。



至于贾平娃,属于年少成名,23岁大学毕业,24岁就出书了,一出就是好几本,说起来都让在座这帮大爷们羞愧。



“他俩咋想的,这机会多好啊?”陈世旭不解的问道。



“谁知道呢,人家肯定有自己的原因。”蒋子隆就是听老师人说了一嘴,具体内情也没有问出来。



“倒是让刘淑华捡了个便宜……”不知是谁来了一句。



张抗美耳朵尖,本来离男生这边还有点距离,可她敏锐的听到了“刘淑华”这三个字,隔着两张桌子朝这边喊道:“你们男同学那边又在编排我们淑华什么呢,我们可都听到了。”



“没说什么,刚才说淑华这个名额是怎么来的呢!”蒋子隆怕这帮女同学误会,赶紧解释了一句。



女同学们一听,顿时也来了兴趣,挤了过来。



第14章 黄安仪的心思[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