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_第十一章:见刘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见刘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过随即想到这个年代生不出儿子就使劲生,所以女多男少就不算奇怪了。



坐着公交车颠簸到了AA县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的松了一口气。



毕竟曙光就在前面,他们只需要在这里知青办报名,然后就可以到乡下休息一下了。



大家拎着各自的行李,集体跟在一位大妈的身后朝着当地的知青办走去。



知青办这里已经有人在等着了,他们这些人的户口全要在这里落实登记。



要不然很多手续没办法走,就算到村里也分不到口粮。



韩立在大家排队的时候,找上了旁边一位女同志悄悄的递过去两块大白兔。



“同志,我想问一下咱们知青办的刘翠花刘主任在哪?”



“你是谁?为什么要找刘主任?”



“我是从四九城来的知青,刘主任她是我姨。”



“四九城来到,你叫韩立对吧?”



“对,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



“我前几天就听刘主任念叨你来着,走我这就带你过去。”



韩立拎着一个小包,跟着这位女同志来到后院的一个房间里面。



见到了有些面善的刘翠花、刘姨,这都是从原身的记忆中得知的。



自己小时候跟这韩妈上班的时候经常被这位刘姨逗,现在猛一见到印象还有。就是有点熟悉的陌生感。



“刘主任,你前两天说的那个韩立到了,这孩子正在打听你呢,我就给你带过来了。”



“小祁,谢谢你带我外甥过来。”



“刘主任那你们聊,我去前面帮韩知青把手续办一下。”



“刘姨。”



“小立都长这么大了,不过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好看,谈对象了吗?”



韩立......。



刘姨还是跟记忆中的一样,性格里面充满了东北妇女的爽朗。



“我还小不着急谈对象,对了刘姨,我妈让我带了些您喜欢吃的东西。”



韩立从包里面拿出来从四九城带来的一匣子红螺果脯,还有一罐六必居的酱菜。



红螺果脯历史悠久,这个名字据说来自鞭子朝的康麻子所赐。



这里面装的是杏脯、桃脯、海棠脯等,十几样果脯合在一起。



南方叫做“什锦果脯”,四九城称这个叫“高杂拌儿”或“细杂拌儿”。



55年的时候四九城所有果脯老字号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四九城果脯厂。



由于在这个时代果脯供不应求,一年后就在怀柔建立了分厂。



果脯在这个时候属于妥妥的奢侈品,属于那种一上架就会被卖光的种类。



韩二姐给单位的同事提前打了招呼,这才让她买到一匣子。



至于六必居就更不用说了,72年的时候恢复了招牌,产品就一直供不应求。



刘姨:“哎呀,这都是我那会爱吃的东西,你妈到现在还记得呢。”



“不过这些东西可不好买,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吧。”



韩立:“还行,我二姐在供销社上班,比别人稍微省点事。”



刘姨:“这孩子瞎说啥实话,你妈送来的东西我就收下。”



第十一章:见刘姨[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