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_第四百四十二章:何腾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何腾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襄阳西南,中岘,紫盖山上,居高临下,花草似锦,江山如画。



山顶四周甲士林立,将校环卫。



陈望坐在树荫之下,偏头俯瞰着横亘于江水环抱之中的巨城襄阳。



因为婚事耽误的军中事务如今已经处理的差不多。



北地的大疫还在持续,明廷正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李自成在止步山西,回师关中,意欲肃清陕西之中明廷最后残存的力量。



哪怕是身处绝境,但是在陕西、山西仍有大量不肯投降的明军兵马。



他们依据着堡垒,背靠着城池,顽强的抵挡着闯军的进攻。



辽东方面,清军虽已从宁远撤军,辽镇守军获得短暂喘息之机。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种退却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清军的退却只是为了积蓄力量。



与此同时,漠南蒙古各部频繁调动,前线斥候冒死传回的军报令人忧心忡忡。



漠南蒙古诸部异动频频,明廷仅存的耳目们,拼死带回了很多让人恐惧消息。



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等到今年的秋时,就是清军再度南下之际。



西南那边,松潘的汉羌联军罢兵休战。



他们在等待,等待着青海蒙古的大军到来。



在南国,万民军仍然在泥塘之中苦苦的挣扎。



李岩正在不断调兵遣将,准备新的一轮南征。



天下之间,暗流涌动。



但是也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各方势力都默契的不再彼此攻伐,兵戈休止。



天下局势看似进入短暂的平静期,各方势力默契地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但这种和平局面注定难以持久,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间歇。



但是片刻的安宁,终究也是安宁。



陈望现在也终于有些许的时间暂时的休息一下。



清风徐徐,拂过山顶的山风带走了夏日的炎热。



陈望微微抬头



,迎着徐徐的山风,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凉风穿林而过,掠过衣袍,带走周身暑意。



这样安宁的场景,陈望真的已经是许久没有经历过了。



七年以来,大部分的时间,陈望都是在军营之中,在战马之上度过。



他已经,太久太久没有这样休息过了。



只不过,这样宁静终究是不能长久。



耳畔,零碎的脚步声传来。



陈望眼神微动,微微侧身,左手的手肘仍然倚靠身前的案桌之上,另外一只手则是随意的放在右膝之上。



举目循声望去,几名衣绣着鹰狼的武士正带着一名身穿着绯红官袍的文官缓步走来。



那文官身形挺拔,一袭正二品绯红官袍在清冷的晨光中格外醒目,袍袖轻拂之间,锦鸡补子的金线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闪动。



他的面容瘦削刚毅,短须微霜,目光沉静而锐利。



虽被甲士围押,步伐却稳如山岳,长须随着走动之时微微颤动。



虽被一众按刀的武士押解环卫,但却仍不失威严,气度凛然。



及至近前,那文官缓缓止步,伫立在桌前三步的距离。



他没有开口,只是平静注视着陈望。



面对着文官的注视,陈望缓缓举起手中的茶杯,轻抿了一口。



正二品的文官,在之前对于陈望来说,无疑是要极为小心对待的存在。



当初在河南之时,哪怕是河南内乱不休,高名衡手中只有两三千的标营,但是陈望仍旧是需要低首垂目,小心翼翼。



但是今时已经不同往日。



陈望如今手中的权柄,轻易便可以决定天下的走势。



正二品的文官,一省的巡抚,对于陈望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何大人。”



陈望缓缓抬手。



被一众情报司的武士押解而来的文官,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湖广巡抚——何腾蛟。



在陈望大婚之时,被情报司从茶馆带出的富商,就是何腾蛟。



湖广的巡抚,原来是方孔炤。



后来方孔炤因为剿贼不力被惩戒去职。



而后杨嗣昌举荐宋一鹤,代方孔炤巡抚湖广。



不过随后襄阳陷落,宋一鹤夺职戴罪。



又由王聚奎接替湖广巡抚。



不过王聚奎同样也没有能够在湖广巡抚这一位置上久留。



当时左良玉声势已成,王聚奎能力平庸,难以节制,剿贼无功,最后弃官还乡。



何腾蛟是在崇祯十五年的年初之时,被擢为右佥都御史,代巡抚湖广。



何腾蛟上位湖广巡抚,西军大部已经离开了湖广,只占据了武昌,向东发展,这也给了湖广喘息的机会。



何腾蛟并没有去找寻左良玉,而是一门心思先整顿湖广内部,他在长沙坐镇,在各地肃清吏治。



在朝廷开放团练之令下达之后,何腾蛟召集各地士绅,与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章旷、周大启、吴晋锡等一众官员士绅,订立盟约誓言。



将战马、船只、粮草,武备等全都整合起来统一管理,而后收拢团练之兵,整编为营,分守各地。



不仅如此,何腾蛟还命令麾下将校编练新军,整备待发。



从崇祯十五年初开始,风云变幻之际,何腾蛟便已经是断绝了对于朝廷的供奉。



因为何腾蛟很清楚,河南、襄阳等地都在陈望的掌控之中,向北地运输的钱粮无论再多,都会被陈望找寻各种借口截留下来,不如就地发展武装。



事实证明何腾蛟的选择是正确的。



湖广并没有遭受灾荒,因此粮草丰足,武备也因为何腾蛟的整顿而颇为优良。



截至崇祯十五年,七月初时,在何腾蛟掌控之下的湖广已经拥有了超过五万人的兵马。



这些兵马并非是只存在于纸面之上滥竽充数的虚兵,而是实实在在分守在各地的正兵。



这些军卒最初成立之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乡土,因此战力颇为强悍,何腾蛟将大部分的税收都用于打造兵甲、训练军队。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在何腾蛟控制之下的湖广兵,逐渐得到了武装,半载之间,连破巨寇,境内大治。



湖广一时间政治清明,百姓安乐,治安颇佳。



“何大人不在长沙好好招兵买马,清剿山贼水匪,缘何突然驾临襄阳?”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转过头,缓缓开口道。



对于何腾蛟,陈望的心中并没有对于孙传庭、卢象升那般的敬重,因此口气之中多有些不客气。



何腾蛟神色如常,轻振袖袍,径直上前坐了下来。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进入襄阳之后就会被你麾下的耳目所察觉。”



第四百四十二章:何腾蛟[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