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_第二百六十六章:大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六章:大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两人的情况和高杰当初遇到的情况也如出一辙。



只不过当初高杰毕竟带了上千余名精骑反正,而且本事也比一斗谷黄龙、千公鸡张二两人要强得多,连战有功,已经是积功升任为了延绥镇的参将。



而且高杰和贺人龙有同乡之情,贺人龙在官面上多多少少也会给予一定的照顾。



但一斗谷黄龙、千公鸡张二上无同乡,下无交情。



原来在孙传庭麾下的两人的日子还算可过,但是后来调到洪承畴的管控之下后,就越发的艰难。



洪承畴从来都是乾纲独断,眼里揉不得半点的沙子,不允许底下的军校有半点拉帮结派的做法。



一斗谷黄龙、千公鸡张二两人处境便越发的孤立。



陈望没有在一斗谷黄龙、千公鸡张二两人多留心神,而是转目看向坐在另外一侧的高起潜。



陈望之前并没有见过高起潜,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劣迹斑斑的内官,陈望心中并没有半点的好感。



但是碍于场面和仕途,眼下也只是随波逐流。



高起潜坐在陈新甲的右边,与陈望一开始所想的形象却是截然不同。



陈望原本觉得,内官的形象大体应该和文官一样,手无缚鸡,养尊处优,带着一股阴柔的气质。



旧主记忆之中,当初在军中监军的内官就是这样的形象,行军赶路都是乘坐在马车之上。



但是看到高起潜,陈望才知道自己的看法有误。



高起潜肤色偏黑,身形魁梧,浓眉深目,举手投足之间干练无比。



从形象的气场上来说,高起潜不像是太监,倒更像是一名武将。



只不过并没有胡须的脸庞到底是显露着高起潜的身份。



身为内官,高起潜的穿戴和陈新甲大为不同。



高起潜戴的是一顶用真青绉纱做成的三山帽,身穿着一件正红色的蟒袍。



明代赐服共有四等,从上至下,分别是分为蟒、飞鱼、斗牛、麒麟。



蟒纹形似龙纹,所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



蟒是明时赐服的第一等,除去内官以外,能够获得蟒袍作为赐服的无不是忠臣要员,封疆大吏。



获得这类赐服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弘治时期,明孝宗虽有意约束宦官,一再申饬不得滥用蟒衣,虽然一时有效,但是积习相沿,终究是无法禁止。



崇祯继位之后,少有赏赐蟒衣,就是内官之中其实存数也并不多。



高起潜能够身穿蟒衣,又被委以重任节制关宁精锐,足以说明其在崇祯的心中有多么的信重。



高起潜身躯微斜,靠坐在坐椅之上,他的目光此前一直都停留在远处的连绵起伏的大青山脉之间。



余光瞟见孙传庭动作,目光也随之转动而来。



高起潜的身后,是轻按着雁翎刀的刀柄站立着的祖大寿。



而后才是站着的一众蓟辽将校,他们都与祖大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祖大寿在蓟辽集团之中的地位无需多说。



其余的将校,陈望基本上也都认识,很多都叫得出的名字,只不过那些人没有几个人认识他。



毕竟当初在辽东的时候,他只是跟在曹文诏身后的一名家丁。



“军情如火,所以我也不多言其他。”



孙传庭雷厉风行,走至近前,轻振衣袖,言道。



“建奴布防情况,已经查探清楚,汇总数日探报的消息,全都在这沙盘之上。”



随着孙传庭的言语,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落在了摆放在看台中央的沙盘之上。



中央的沙盘众人早先就已经是注意到了,或多或少也都打量了一下,察看情况。



“陈望。”



孙传庭的声音响起,陈望当即迈步向前。



作为先锋,收集这些情报自然都是他的任务,沙盘很多的东西也都是他亲自标注的。



孙传庭在召开军议之前就已经和他通过了气,让他负责讲解部署的情况。



孙传庭的声音落下,望台之上一众将校,包括陈新甲和高起潜两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陈望的身上。



无形的压力陡然而来。



陈望神色未变,刀枪箭雨他尚且能够面不改色,眼下这样的场合又怎么可能让他的心中生惧?



孙传庭让他讲解部署,第一层目的有培养他战略指挥的原因。



而另外一层原因,便是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显眼,在朝廷之中显名。



这一次勤王,对于陈望来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一路鏖战积下的战功。



最大的收获其实是赢取了孙传庭的信重。



从济南之战后,陈望明显察觉到了孙传庭态度的转变。



现在的孙传庭完完全全是将他作为嫡系来看待。



陈望毫不怯场,走到了沙盘的旁侧,而后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指挥鞭,往沙盘之上轻轻一点。



“根据探报汇总,“在青山关二十里范围之内,共有超过六万军兵守备。”



“建奴于大青山周围共设营垒四十九座,阻断我军进入山道的道路。”



沙盘之上建奴部署的四十九座营垒全部都集中标注的清清楚楚,甚至在小旗的旗面上还写着大致的人数。



“建奴所设营垒,共有大营三座,中营九座,其余三十七座营垒皆是小营,分别扼守在各处山间的要道隘口之上。”



陈望手持着指挥鞭,从沙盘之上散布着的黑旗之上一一点过。



“建奴小营人数一个牛录到三个牛录不等,最多的有千人,最少的只有百人。”



“中营一般是由一个甲喇镇守,人数在一千五百上下。”



“三座大营,除去有一座大营在山道的中央之外,其余两营分别设立在山道左右山脉,经由青山关的重要隘口之上……”



陈望起初言语的还有些许的不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说的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守卫山道中央大营的建奴人数超过万人,建奴入关掳掠所得基本都集中在这里,正源源不断的运送出关。”



“两山路口的大营,守卫人数超过六千人,左山建奴大营遍插蓝旗,应是建奴的两蓝旗,右山建奴大营遍插白旗,应是建奴的两白旗。”



估算清军的人数并不困难,只需要数有多少个牛录旗,甲喇旗,然后大致观察一下营垒的情况,便可以估算出来。



沙盘之上,清军的营垒层层叠叠,环绕着大青山脉排布,将中央的山道牢牢的护卫在其中,保护着运输通道的安全。



六万清军以山为势,结阵而守,张网以待。



清军,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章完)



第二百六十六章:大阵[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