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_第623章 三王会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3章 三王会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看到第二页,老皇帝微眯了双眼。



这是一篇华丽到几乎炫技的祭文。



全篇无有一字不精致,如大匠雕琢之美玉,可传世赏之。



此祭文一出,必将传遍朝野,震动文坛。



这又是何人所书?关州竟有此文豪?



老皇帝来回看了三遍,意犹未尽,连翻页的动作都放慢了许多。



这最后一页。



“京观”二字一出,一下夺走了之前那篇祭文的所有光华。



文风骤然变之。



大气磅礴,振聋发聩!



扬我朝威,永镇外族。



不谈仇,不论恶。



说天地理法,说仁义道德,说世人公心。



以杀止戈是为仁。



以骨祭之是为铭。



尔等蛮夷尚不开化,茹毛饮血,如牲如畜。



我煌煌大朝,不吝教之。



今筑京观,望尔等望之生畏,以思长进……



老皇帝突然笑了一声,而后捶桌大笑不止,眼泪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书信三页,三人而书,这第三页最为有趣。



甚妙,甚妙哉!



“来人,笔墨伺候!”老皇帝平复了心情,含笑说道。



侍笔太监将宣纸铺平,墨条化开,奉笔后躬身退去,连个眼风都不往桌案上扫一下。



老皇帝沉吟片刻,一手挽袖,一手垂笔而书。



书就落笔。



还不等墨迹干涸,吴王手书亦送到案前。



展信阅毕,眉眼无波,将其搁置一旁。



他不禁又将英王的信再复看一遍。



目光落在墨迹已干的宣纸上。



恰逢今岁乃大比之年。



宣英王来京朝见,以解淑妃思念,算算时间,英王已离京十年有余。



这其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英王身边的人,他也想见上一见……



……



“这是第几拨了?”闫玉趴在坑里小声问道。



大狗子一脸严肃,极其认真说道:“眼前这些已经是第六拨人。”



王大虎迫不及待道:“还按以前的来?这回该咱这一队冲了。”



西州一拨拨的往关州派人。



在闫玉这里就四个字——无所遁形。



童子军留在临时营地,看似要做的事情不少。



其实捋顺了就那么些。



安抚好获救的乡亲们,计算每日吃食用度,从北戎各个聚集地缴获的物资不少,可要真让所有人敞开肚皮吃也不够。



更别说牛羊等活物,他们根本不舍得宰杀。



北戎也会在草原上收集一些可以饱腹的植物存储过冬。



再加上他们带来的粮食,熬些稀得能数出米粒的米汤,佐以菜汤,偶尔还有肉汤加餐。



营地里的老老少少,就靠着各种汤水度日。



好歹能混个水饱,还暖和不是。



至于取暖的柴火煤炭,倒是比食物更让他们头疼。



闫玉很难不将主意打到西州头上。



谁让他们有煤,还离着不远呢。



九霄放飞出去的第一日,就带回了好消息。



一行十人的小队,自西州出往关州去,没走途径谷丰正经的官道,也抄了些近路,看方向是往虎踞去。



闫玉喊人抄家伙一气呵成。



根据他们的行进轨迹测算出一处必经之路来,时间虽仓促,可还是被他们提前布置下来了。



这一拨人,便一点没有悬念的被童子军拿下。



经过审讯。



这十人乃是西州的探子,目的也很明确,便是打探关州征战北戎事宜。



闫玉咋可能让西州摸清他们的底。



料想齐王不会只派这一队人,闫玉便让九霄每日都飞去西州那头盯着,只要有人往这边跑,就如同羊入虎口!



童子军对付这几个人不在话下。



没有特意留活口,可有走运只伤不死的,他们也不会赶尽杀绝。



扒了新棉衣,给换上破袄,腰和腿都捆上结实的麻绳。



第623章 三王会商[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