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_637 不敢言公道,作甚世间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37 不敢言公道,作甚世间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禁军冲撞开混乱的人群,许多养尊处优的宗室年轻子弟惊慌失措,纷纷逃离。



也有义愤者怒骂,多被亲近者强行劝离。



在一支禁军的护卫下,李录慢慢离开此处,并让人押带上了今日给他带来了些许意外之喜的妻子。



禁军在驱赶混乱惊叫的人群。



太傅也在驱赶身前围护着的诸多官员,斥道:“……尔等皆微末之辈,与我陪葬也不过只是平白送死!”



“老夫求仁得仁!不会因尔等不惧共死而高看一眼!”



“不必护我,速速离开!”



这些人大多是他的学生,即便不曾受他教导,也多称一句老师。



今日他一人赴死足矣,却不可让这些人因一时颜面、义愤、与不忍而枉送性命!



“老夫的用处是死在此处!以我之死,谏天下人!”



“尔等的用处是活下去!于此间保全性命,以待日后,方为匡世之真君子!”



太傅垂手攥拳于身侧,重声喝道:“都给老夫走!”



有官员不敢违背,含泪重重叩首,最后再喊一声:“老师!”



“走吧。”太傅闭了闭眼睛,放轻了声音:“活着比死更加不易,只要能活下去,你们便都是老夫的好学生。”



这几乎是在场众人第一次从这位老师口中听到肯定,却是以生死诀别作为前提。



他们唯有相互搀扶着而去,湛勉也被强行带离,但在太庙的大门即将关闭之时,湛勉却又挣扎着回身,踉跄奔向老师,哭着在老师身前伏跪下去,叩首道:“……他们都听从而去了,就让无用的学生留下陪老师吧!老师年迈,试问学生怎忍老师独行啊!”



褚太傅怒其不争,声音颤哑:“……你这蠢货!”



褚太傅口中的蠢货不止湛勉一个,同样坚持不愿妥协离开的宗室人员与官员另有接近二十人。



除了他们之外,一直跪在祭案前请罪,以罪奴之身自称的喻增,此刻转回头,看向那些举刀逼近的禁军,慢慢站了起来。



太庙之内,鲜血飞溅。



皇城之外,纸张纷飞,犹如漫天纸钱铺满了京畿。



街道小巷中,茶楼酒肆内,士人与百姓们已经被那一卷卷拓印而出的纸帛占据了视线。



已没人分得清最先是经谁人之手传递而出的,他们原先还在讨论今日的登基大典,忽闻身侧响起惊疑之音,纷纷围去,便见得一沓纸帛,其上字迹尤见风骨,遂连忙分而观之。



或有人行于街道之上,忽然被人塞一沓入怀中,或在巷口处偶然拾得,不识字者遂交由识字者查看。



每张纸帛上的内容字迹皆是相同的,应是雕版拓印而来。



展阅,只一眼便叫人心惊肉跳。



此书竟为——《讨李隐百罪书》!



其上历数李隐百罪而讨伐之……



众文人墨客围聚一处共读,已无人敢大声诵念。



其上所书,每一桩罪状,都叫人震骇至极。



先太子效原为女子身,乃世人口中崇月长公主李尚是也……先太子李尚在北狄斩杀敌军主帅,之所以挥剑自刎,实为遭李隐设计毒害!——这、这怎么可能!



朔方节度使岳光,与岭南节度使,皆死于李隐之谋……



段士昂谋逆,亦确为李隐唆使……



徐正业之乱,亦有李隐手笔……



再有,李隐弑君未遂!——未遂?女帝竟还活着?!



以及,勾结吐蕃!——叛国!



这每一桩都太过骇人听闻,任谁也不敢轻信,然而却见署名落笔处赫然惊现【褚晦】二字,其上加盖数印,亦皆是褚晦之印!



这一则《讨李隐百罪书》……竟出自褚太傅之手?!



那褚太傅他老人家……此时的处境岂非危险至极!



京中许多文人名士,皆是因听闻了褚太傅为荣王所打动的佳话,才陆续入京而来,此时得观此文,无不震惊忧切恐慌。



无数人自发地传阅着,因散播范围早有安排,前后几乎只用了半个时辰,此则百罪书便纷纷扬扬如大雪一般,传遍了整座京畿。



在太庙的大门合上之际,已有文人拔足狂奔,朝着安上门的方向自发涌去,要去见褚太傅。



也有人赶往了褚府,而前去抓捕褚家人的禁军几乎同时抵达,禁军的出现等同印证了那封百罪书的真伪,文人们激愤不已,双方爆发了冲突。



亦有持此书者,结伴去往大理寺,京衙,纷纷求问虚实,各处官员乍见此《百罪书》,同样震诧难当,他们都意识到,今日出大事了,足以捅破天的大事!



城中巡逻的禁军根本不知道那些突然传开的文章究竟是由何而来,他们时刻提防着持械生事者,却如何也不曾想到,变故会突然在那些长衫飘逸,吟诗作赋展望盛世重现的文人之间爆发。



有文人言行激愤,冷静或沉着者却也相互包庇传播之人,禁军根本无从追究无从下手,却也不敢贸然血洗镇压这些文士。



此事传禀到李隐耳中时,他刚行至含元殿外。



至此处,李隐身后随着的官员宗室已不足起先的半数。



少数人留在了太庙中,更多的人不愿轻易送死,却也不甘屈服,他们离开太庙后,欲图逃离皇城,禁军们正在四处搜捕镇压。



这一切乱象未能让李隐停下脚步,直到此时听闻城中文人生乱,他驻足片刻,自嗓中发出了一声情绪难辨的笑音,随后下达了两道命令。



其一,缉拿闹事的文人,投入狱中。反抗者,以叛乱罪名诛杀。



其二,率重兵围下国子监,问罪祭酒乔央。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文人间掀起这样大的风浪,能做到悄无声息私下雕版且藏有如此数量的纸帛……非国子监与乔央莫属。



听闻要用武力镇压文人,那余下随行的官员中再次有人面色巨变,纷纷出言阻止,然而李隐未予理会,径直踏入含元殿。



再多的鲜血也终有被风干之日,时间和教训会代他这个天子来抚慰世人。



而负责授玺的官员再也无法可忍,入殿之后,他拒绝为李隐授玺朝拜——如今已是满城风雨,任凭再如何镇压,消息也不可能瞒得住了!待到拨乱之师名正言顺入京,为叛国者李隐授玺之人,必当遗臭万年!



李隐的神情没有变动,很快,有禁军入内,将那名官员拖了出去。



李隐注视着那座龙椅,如同与执念对视,目不斜视地向它走去。



禁军们得到命令,开始四处抓捕文人。



城中陷入混乱惶然,百姓惶然,披甲持刀造成了这场惶然的禁军也同样惶然,他们不确定自己所行之事的对与错,此刻京畿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经历着十七年前喻增曾经历的那场冲击——“恩人”的转变,没有预兆,没有过渡。



在半日前,甚至只在一两个时辰之前,禁军们以为自己效忠听从的仁者即将成为名正言顺的明君。



文人们准备好了绚烂的诗词歌赋,准备为这场大典增添华彩。



而此时,有文人面对禁军的围捕,抵死不从之下,登上高阁,抛洒下一篇篇为新帝所作诗赋,而后将自己也如那些诗词一样抛洒下去,只高声留下一句震耳发聩之言:“……太傅可死,吾亦可死!不敢言公道,作甚世间人!”



人的血是可以被烧热的。



先太子竟为女身,先投身沙场定社稷,后委身北狄换取三年生息……一朝被毒害自刎而亡,真相却于十七年后才被世人知晓!



而其师褚太傅,为阻苍生继续陷入不休的兵杀之中,为将此乱终结于京畿之内,敢以性命揭露伪善者窃世之真相!



在此等先贤召引之下,他们既闻真相,便不能视若无睹,一言不发!



激进的牺牲并非全无意义,激进者往前两步,纵被逼退一步,尚可进一步!



今时他们的血,可警醒眼前更多人,可替后来者铺路!



今日此处,便是文者的沙场,并非只有为官方能报效江山子民,眼下亦正当报效时!



有文人开始向城门处涌去,欲将消息真相送出京畿。



皇城之中乱象亦未休,有负伤的禁军奔走高呼,道:“……鲁冲反了!他杀了韩大将军!快!速速往景风门方向去,务必将其截杀!不可让其出皇城!”



另一边,围去褚府拿人的禁军无功而返。



637 不敢言公道,作甚世间人[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