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_133 返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3 返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片土地上大大小小数百座坟头,有的有名字,有后人祭拜,有的根本没名字,却也享用杨家庄的照顾。



杨小涛来到祖坟前,放下一刀黄纸,然后拿着剩下的东西走到一旁来到一座新坟前,木头牌子上写着“杨老根之墓”五个字。



杨小涛心头感慨,幸好这个世界没有鬼怪一说。



否则也不知道这杨老根会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死他这个穿越者。



将坟头前的积雪扫干净,杨小涛点燃黄纸,连同馒头一起烧过去,最后把“酒水”倒在一旁。



“往后每年,我给你扫墓送钱。”



“有什么事梦里说一声,能办的我一定照办。”



杨小涛在心里默默的说着,一旁杨太爷已经安排人磕头。



这年代说起破除封建,但上千年的习俗岂是说改就改的?



何况,这叫缅怀先人。在这农村里,谁也不敢瞎叨叨。



杨小涛给祖宗磕了四个头,随后又和同辈、小辈们给长辈磕头,等到了杨老根坟前只有十来个人,却也郑重磕了头。



一趟下来,杨小涛身上沾满了泥雪,却感觉分外庄重。



上完坟,众人返程。



与来时不同,回家的路充满笑声。



众人有说有笑,踩着雪走的飞快,不少孩子玩起打雪仗,热闹的喊着。



初四早上,杨小涛将东西收拾好。



却是准备回城。



初七就要开班上工,他还要回去走走门,时间不多。



而且他也要回去准备一下,将杂交玉米的事提上日程。



离别总是伤感的,何况还是刚刚有了家的感觉,就像离家打工的孩子,心里纵有万般不舍,却不得不向生活低下头。



杨太爷很是看的开,到了他这个岁数,经历过的太多,心肠也比别人更宽。



“回去好好工作,对的起人民对得起祖国。”



“不要偷奸耍滑,咱们杨家庄不出那种人。”



“还有,别挂念我,有事我让石头找你。”



杨太爷说的敞亮,但说的比往常更多。



短暂的几天,他已经把杨小涛当成了自跟孙子,舔犊之情溢于言表。



“太爷,您放心,等清明我再来看您。”



杨小涛定下时间,算算日子不过一两个月,若是进展顺利,应该能够赶上春玉米下地。



“行了,赶紧找个媳妇。也好有人照顾伱。省得一天到晚没人疼。”



杨大壮也在一旁说着,杨小涛点头笑着,“回去就找一个,叫你们来吃喜酒。”



众人分别之际,说的比较多。



“去吧。”



“走吧,别耽了时间。”



挥手告别,杨小涛坐上驴车,和杨石头一起走向四九城。



和来时一样,驴车上同样堆了一堆东西。



玉米,花生,核桃,一袋袋的装着,里面都是村里各户的心意。



“走了。回去吧!”



雪地里留下两道车痕,远方的人还在雪中站着,杨小涛大声喊着,也不知道听不听得见。



中午的时候,杨石头把车停在四合院门前,帮着把东西送回屋子后,没多停留,就披着杨小涛的军大衣往回走。



天黑路滑冻的慌,这就是送大衣的理由。



杨石头没得拒绝,满心欢喜的穿上军大衣,接过杨小涛塞到手里的酒瓶,赶着驴车往家走。



这条路早就走了不知多少趟了,黑点怕啥,咱走的就是夜路。



毛驴四条腿慢慢的走着,车上的人开心的就要睡过去。



这边刚把东西收拾完,院里的议论声再次响起。



三大爷看着一袋子一篓子的东西搬进来,虽然只是些山货,但心里总是堵得慌。



这要是给他点得多好啊。



“大过年的,见面总得打个招呼吧。”



看着杨小涛在家门口拾到院子,阎阜贵眼睛一转,匆匆跑回家里。



“孩他爹,你找啥呢?”



三大妈抱着阎解娣,这两天太冷,炉子里的煤炭就没断过,可小女儿有些怕冻,一没人就哭,根本放不下。



“我找春联呢。”



阎阜贵扒拉着书桌,末了问道。



“我记得多写了两幅,你给放哪了?”



三大妈记起来了,“这还说呢,你不是说一年一个样,过了年就没人用了,这不昨天给生炉子了!”



“哎呀,你个败家娘们。”



阎阜贵听了拍着桌子喊了一句,“就不知道东西中用?留一留能怎么地?”



三大妈也不多说,抱着闺女走到一旁。



阎阜贵没法,连忙对着院里玩耍的阎解放阎解旷俩人喊着,“解放,赶紧回家!”



正和弟弟玩堆雪人的阎解放,也没法继续,跑回了屋子。



“赶紧拿好了。”



阎阜贵已经铺好了红纸,笔墨准备好,就等阎解放扶着了。



“爹,都过完年了,你写这个干嘛?”



“干嘛?哼,当然是有用了。”



阎阜贵回了一句,略一思索就开始挥笔疾书,一旁的阎解放拿着对联,阎解旷也跑进来,自觉的拿起蒲扇吹干。



没一会儿,阎阜贵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的点头。



(本章完)



133 返城[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