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_第二百一十一章 传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传信[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杜如晦在河南赈灾,此刻朝廷也已经彻底知道灾情波及的惊人范围。



哪怕已紧赶慢赶的准备输送粮食,但实际上这一条路也并不好走。



因为这是水灾,洪水泛滥下道路自然无比的崎区。



更重要得是,很多粮食直接就被水给淹没掉了,包括在各州建立起来的义仓中的粮食,更在这场灾难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这就对整个河南地区的粮食供给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哪怕大唐在洛阳建立了粮仓,但道路泥泞,桥梁被冲垮,就算是运输粮食的指令下达,想要把粮食运输到灾区这真的很不容易。



这时候反倒是吕才一手建立的洛阳津口,开始发挥出转运物资的作用。



但也顶多顺着主要水流走走,在一些狭窄的没经过梳理的河道,一般船只也很难过去。



水路顾忌不到的地方,那就真没办法了。



这点杜如晦也差不多,他也只能顾忌到沿河的百姓,至于陆地上的百姓也顾忌不到。



而带着这五万粮食,杜如晦直接奔赴到灾情最严重的徐州接管了政务进行赈灾。



当然,就在杜如晦进行赈灾时,李泰那一封怒斥杜如晦强征五万石粮食,调度幽州人员的上谏,也送到了朝廷中。



另外李泰特地声明了,这笔钱粮是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原本准备开发沧州的粮食。



结果被杜如晦以右相的身份强征走了,朝廷怎么也应该给个说法!



李泰这一封告状信,堂堂正正走得是宗正府,很快就到了李世民桌子上。



很显然,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杜如晦这么做初心是没错的。



但程序上肯定有问题,而且以右仆射的身份强压一品亲王,这件事情怎么说朝廷都必须要给个说法。



李世民看着这幕不由皱皱眉头,拿出这份奏疏看了看,沉声道,



“给朕的奏疏上居然有错字,下一道旨意,让燕王把这一份奏疏抄写六百遍。



至于他的粮食损失,等到十月后,朝廷会给他补发六万石粮食,由朕的内帑里面拨出!



跟燕王说,每抄写一份奏疏就给一百石粮食,十月前上交多少奏疏就给他拨多少粮食!”



“圣人圣明!”在场文武百官马上站出来对李世民歌功颂德。



没办法,一个是杜如晦,一个是李泰,显然两个人谁都不好惹,能和稀泥自然是好事。



所有人对这封奏疏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做木头人,现在终于有结果了,自然什么都好说。



倒是在一边的李承乾听到这话,心中有所涟漪,但也没任何话语。



毕竟这笔粮食被杜如晦强征走了,李泰上奏多少也就只表达自己态度向朝廷要点补偿。



而朝廷也不是出不起这粮食,既然李泰叫了,那就还给李泰一点安抚一下。



在李承乾看来,当初那个咄咄逼人的李泰,随着他前往幽州成为了燕王,那么就再也不是自己的皇位竞争者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己没必要无端对李泰表达恶意。



毕竟不论怎么说,李泰都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以前离得太近,天天身边有个别人家的孩子,自己自然看得烦。



但现在双方离得远了,李承乾倒反而对李泰有那么一点想念了。



当然,李世民只希望李泰的视野与格局能够大一点,明白以人为本,水能载舟的道理。



杜如晦这此直接从李泰那里调度粮食,以最快速度稳住遭受水灾地区,没让整个灾情糜烂,这怎么看都是大功一件。



与之对比,李泰一点一点辛苦积累的粮食被杜如晦给收走了,那朝廷自然是要补偿的。



只是看着李泰的这一手字,虽然感觉多了几分精气神,但字却有几分不端正,就顺手让李泰练练字吧。



毕竟自己一家人,李泰这一手字,实在拖了一家人的后腿啊!



很快这份奏疏便被发出来,以最快速度送到天津城,李泰看着这一份奏疏,嘴角不由抽出了几下,因为自己根本就没在奏疏上找到任何错别字啊!



没办法,李泰马上便写了一份奏疏,表示自己错了,马上改。



另外听闻河南地区此次水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尽成流民,如今我愿意招募安置一部分河南流民,以安河南制之地的民心,同时在末尾加了一句,这抄写是不是就能免了。



李泰重来不是那种什么错误都不犯错的人,事实上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犯错。



但自己犯错后,或是会补救,或是会修改,或是坚持到对方认错。



总而言之,李泰从来没给自己立下什么完美的人设,相反李泰让自己更显得是一个人。



也正如此,对李泰上书参了杜如晦一本的事情,李世民也没有太大的在意。



因为李世民见到得李泰就是,让李泰认识到是他错了,那么李泰自己就会主动承担错误,然后改正。



当然,如果不能证明这件事情是李泰错了,那李泰就会执拗下去,往死里证明对方错误。



也正是如此,这种明显能够看出轻重缓急的事情,李世民相信让李泰抄写上六百份李泰自己的奏疏,绝对会让李泰对自己奏疏的内容深恶痛绝,为什么当初不少写点!



而李泰自己更知道自己的人设,所以李泰原本就准备好在第二次给李世民写奏疏时,提出自己要收拢河南道的百姓的想法。



一是给河南道百姓一条活路,毕竟很快就要进入冬天了,纵然朝廷要赈灾也赈不过来。



二是沧州的工程即将要开始,自己对人力的需求真的会爆炸,不论怎么都不够的。



至于第三,随着这里遭受了水灾,自己又搜刮了一批劳动力,那明年这里肯定会缺少劳动力,那《草种计划》计划的耕牛如果有多,是不是能够卖到河南道来呢!



毕竟现在参与《种子计划》的幽州世家,只能说没吃亏,但不能说真正获利。



说到底李泰不相信世家真正接纳了自己,自己更相信世家不会背叛自己给得利益。



等到幽州世家真赚到钱,那《草种计划》自己就不需要盯着了。



一个从种草到养牛羊,再到为广大农耕市场提供劳动力的产业链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传信[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