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642章 西安之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2章 西安之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皆误国之论!班固《西都赋》有言:“晞秦岭,睋北阜。”关中东有崤山,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濒黄河,鞑齐孤军深入千里,正犯了兵家·····”



大学士潘独鳌最后一个站出来发言,他一身浩然正气,言语之间充满对齐军的不屑。



刚说几句,就被刘文秀打断。



“潘独鳌你闭嘴!文绉绉作啥子,想考秀才啊,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别搁这儿拱火!”



“本官早考过秀才了!”



潘独鳌不去看那武夫,继续道:



“西安城高池深,箭楼角楼一应俱全,城头架设红夷大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老营精锐守着,邓长雄想攻下,不死个几万人马,绝无可能!”



大西皇帝的几位义子,听到这话,都不怀好意的朝大学士望来。



一众武将畏敌如虎,手无缚鸡之力的潘独鳌,却挺身而出。



张自成被他凛然正气打动。



“好!好!潘大学士,要是都有你这般气魄,他邓长雄也打不到西安来!”



刘文秀鼻子哼了一下,不阴不阳道:



“西安要被鞑子围住了,周边兵马,个个跟缩头乌龟似得,缩在壳里不来援助,潘秀才能把援兵说来不成!”



张自成拍桉而起,晃晃悠悠:



“谁能去南边搬救兵,解西安之围,朕,朕封他为渭南王!”



西安城中虽还有三万多大西军,城防坚固,可是守军皆是鞑齐的手下败将。



一些倒霉的营伍,让齐国十二个兵团轮流锤过一遍,士气军心全无。



众人窃窃私语,这个封赏显然没什么吸引力,西安尚且守不住,何况是什么渭南。



陕西是待不下去了。要么去河南,要么入四川。



不过,这两个选择结果基本一样。



四川土司不会容他们,河南就更不用说了,齐军第九兵团正在中原等着。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说话。



张自成咬了咬牙,正要提高赏额,却听大学士凛然道:



“陛下,臣愿前往。”



潘独鳌,湖北应城人,秀才出身,天启三年,朱由检被弑,天下大乱,这位秀才老爷当机立断,聚众三十人,立水寨,练水师。准备效法刘秀黄巢等秀才前辈,干一番大事业。



武定元年,李献忠遣刘宗敏南下攻略河南湖广,王独鳌杀应城县令,归附闯军。



本以为抱上了大腿,谁知几个月后,刘就被蒲刚第五兵团斩杀。潘独鳌侥幸逃脱,转头又投靠张自成。



因善其撰文桉,足智多谋,自成待以军师之礼,大西建立后,封他为大学士。



原本历史上,这位效法黄巢刘秀的造反秀才,最后被杨嗣昌俘获,囚于襄阳,崇祯十四年被诛杀。



“好!好!”



张自成抚弄颌下黄须,仰天大笑:



“那话是咋说的?疾风知啥,国乱显啥。朕,果然没看错人,朕这就发三封圣旨,趁着鞑子还没围上来,你赶紧带去汉中、安康、渭南,让那三个龟孙提兵北上!妈妈的,再不发兵,老子把他们脑袋都砍了!”



老太监捧着笔墨纸砚来到皇帝身前。



“写!”



张自成大声吼道。



这老太监本乃是前明秦王府的管事,从出生一直待在秦王府。



他先后服侍过末代秦王朱存极,大唐皇帝李献忠,现在又为大西皇帝做事。



真可谓,足不出户,历经三朝。



“饿念,你写,赶紧的!”



张自成一把推开御桉上的酒壶酒杯,扯过一张宣纸,拍在书桉上。



“写!”



老太监颤巍巍举起毛笔,聚精会神听着。



“照老子念地写,妈妈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格老子的刘进忠,你一到汉中就跟个死人一样,不知道写封信问问老子还活着没有!现在老子损了这么多兵马,花了这么银钱,从陕北跑到关中,鞑子还不放过老子,老子要和邓长雄拼命!驴球子,日你个仙人板板!赶紧滚过来救老子,再不来,老子把你爹娘儿子都剁成肉泥,入你妈·妈的毛!钦此!





老太监倒吸口凉气,咬牙将大西皇帝口谕誊写三份,只把三位知府的名字作了改动。



张自成大手一挥:“给潘大学士!”



老太监拿着那黑犀牛角轴圣旨,仿佛觉得烫手似的,连忙递给潘独鳌。



潘大学士正气凛然道:“陛下勿忧,臣这就出城搬救兵!”



嵯峨山。



山坡陡峭,势如斧砍,登顶南眺,泾渭分明,关中平原尽收眼底。



嵯峨山位于泾阳,三原,淳化三县交界之处,距离西安仅有一百二十里。



广德二年二月初一日辰时,齐军第二兵团陆续抵达嵯峨山南麓,大军依山扎营,火兵生火造饭。



正午时分,黑色的营帐连绵十余里,宛若一条巨大的黑色苍龙。蜿蜒缠绕,蛰伏在关中平原边缘,伸出它锋利的獠牙,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



中军大帐。



身着轻甲纵马而来的传令兵一个接一个在大帐门口勒紧缰绳,伴随阵阵人叫马嘶,一封封塘报传入大帐。



作战参谋们打开沾有血迹的塘报,对各处战场情形做出梳理总结,并给出作战建议。



塘报原件和参谋的建议,被汇总到主官面前,总训导官和兵团主官商议之后,下达作战命令。



这种决策流程,已经呈现出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趋势。



第二兵团总训导官方诗铭放下一份塘报,微微叹息道:



“西安城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都是去年才修葺的,他们还增添了几十门火炮,陕北那些残兵败将退入西安,怕是有三四万人了,撞开这铜墙铁壁,不知要死多少人。”



不止如此,大西军还坚固了敌台、月城和瓮城,城墙每隔米,就有一座“敌台”。



每座敌台上建有屯兵楼一座,城四隅各建角楼一座。



“流贼增添了好几个马面,两个马面之间相距刚好六十步,弓箭、礌石都可以砸到我军头上。城墙却厚实得很,火炮凿不开,只能拿人命去填。”



“好了,老方,参谋拟出作战计划没有?”



第二兵团邓长雄戴着墨黑锁子顿项铁盔,露出几根斑白的鬓发,正目光炯炯望向一幅西安城防地图。



地图是潜伏西安的蓑衣卫冒死送出的,城中各处兵力,火炮配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大西军在西安城墙防御,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体系。



月城城楼与大城城楼遥相呼应,控制吊桥城门局势;



第642章 西安之役[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