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524章 因为我们来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4章 因为我们来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由于江华岛位置特殊,距离汉城平壤都比较近,交通便利,此地聚集有大量前明商人做生意。



听到说可能有朝奸,于是齐军还未逼近,朝鲜兵倒先在江华岛屠掠无辜汉人了。



无论如何,大齐战舰所向披靡,二十三日,舰队占据草芝镇,炮轰广城郭。



广城郭是一座完全的石城,朝鲜军指挥官鱼在渊带领守军奋勇抗击,奈何弹尽粮绝,失去后援,最后改用刀和长矛和齐军搏斗,刀和长矛断了,就用石头和拳头搏斗,直到全员壮烈殉国。



至今(永和十七年2023年),大齐游客在游览此地时,还会在江华岛老松和城墙上看到当年舰炮炮弹留下的痕迹。



舰队轻取江华岛后,并没有在此停驻,立即向北航行,二十八日,海军至海州。



海州御史李布,在听闻江华岛陷落后,并没有置身事外。他知道,海州的海防对于北方战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问题是,李布能阻挡住齐军吗?



两班出身的李布,面对齐国的坚船利炮,其实没多少办法。



当齐国军舰进入海州附近的海域,到处购买足够齐舰使用的火柴水米,同时也向李布示威。



谁敢卖东西给齐人?齐国人没买到什么东西,就派人来找李布。态度非常明确:把齐国所需的物资卖给齐国,不会让你难堪。否则……



李布答应了吴阿衡,说尽可能的满足齐军。海州名为海防重镇,实际上几乎什么都没有。



所谓海防,只有几台快生锈的大炮。而海州所能用的海防兵,也就一千人,还不包括李布从其他府临时抽调的兵丁。



~~~~~~



在人们习惯性的印象中,太初倭乱(即太初三年东征)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齐军以八万对阵日朝联军四十万,最终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单从双方兵力的绝对数来说,日朝联军当然占据优势。



可是如果仔细翻阅相关史料,读者就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史实:



在太初倭乱几次重要战役中,除了最后那场平壤决战,齐军与朝军(日本已经出局)兵力基本相同(六万对五万),其他各场战役(如仁川登陆战、釜山歼灭战、舒川炮击、海州侵袭等),齐军兵力都远超过朝军。



落实在第六兵团上,吴阿衡麾下七千多水兵,与总兵力达到二十万的京畿道、忠尚道作战,竟然不落下风。



李氏王朝在南方的二十万大军,面对浮海而来、区区八千齐军,为何会处处被动,处处失利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答。



除了双方军队战力悬殊差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国土狭长,各道守军仓促应战,缺乏机动兵力。



据史料显示,此时朝鲜各道所登记在册的王军、备倭军、练勇等兵力总数达四十二万,抛开吃空饷的情况,其实有数量起码也在30万以上,集中在南方的乃是李氏王朝主力,兵力至少在十五万。



这个兵力对比吴阿衡麾下堪堪七千海军,拥有高达20:1的绝对优势。



然而,从朝军驻防之分散及兵力之使用上看,朝鲜各道都不能将主力全部用来与齐军作战。



由于各道相互掣肘,彼此并无救援,所以齐军面对的都是各个朝鲜孤军。



反观齐军,得益于蒸汽机在战舰上的使用,坚船利炮,机动性强,一日千里,真正实现了指哪打哪,再加上《齐朝田亩制度》的神奇洗脑作用。虽是客场作战,却完全占据了战场优势。



所以,在太初三年东征朝鲜战争中,齐国海军在兵力占据绝对劣势之下,主将吴阿衡切实贯彻了武定皇帝“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战略,对朝鲜中南部各个府道一一击破。



十一月二十九日,第六兵团终于在丰川登陆,吴阿衡接到武定皇帝诏命,迅速向平壤东南集结,此时,黄海带、京畿道守军被吴阿衡折腾得欲仙欲死,早已疲于奔命,再也无力抵御这支海军。



十二月初,第六兵团在丰川、黄冈一线,与中路军、东路军联合,将朝鲜八道切割成南北两段。



自此,平壤失去外援,沦为一座死城,李氏王朝开始步入全面崩溃的命运。



7017k



第524章 因为我们来过[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