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大明_第四百一十七章再议开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再议开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二就是郑芝龙本是海盗,大家跟随他本就是图财而来,他既给不了名声,又给不来未来。



图财而来,郑芝龙只能以财富笼络,大家因为利益相和,自然会因为利益分开。



其三就是郑芝龙固然可以增加炮舰,但是因为其人手有限,增加的炮舰都是商船改造而来。



炮舰多一条,商船就少一条,强军则不顾商,重商则不顾军,日积月累,实力只会越来越弱。



但是大明不同,大明每增加一条炮舰,则多护卫一个海港,多护卫一条航线,则多一份税收。



日积月累实力自然越来越强。



故而儿臣以为对付郑芝龙最重要的就是强大自身,大明最缺的就是时间,所谓炮舰训练不足,并不是不能解决。



既然训练不足那就多练就是了,一日不行就两日,两日不行就四日,总会越练越强。”



崇祯犹豫了一下问道:“那你觉得多久能击败郑芝龙,大明顺利开海?”



朱慈烺抱拳拱手:“五年!只要五年时间,大明海军就能取得全面优势,到时候郑家再也不是大明之患!”



崇祯站在那里叹了口气:“五年!太久了啊!你可知道今年财政缺口有多大?”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了,怪不得崇祯这么急着开海,原来是被财政缺口闹的。



朱慈烺安慰道:“今年财政缺口完全是因为军改,如果去掉军费开支这一块,财政收入基本已经能够持平。”



崇祯摇摇头:“有就是有,怎么能去掉?如果军改三年完成,那可是上亿两银子的花销,从何处来?”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其实大明的税收还并未到极限,特备是盐税、茶税和商税等等。



而无论盐税、茶税还是商税都从南方来,所以要军改之后,派军往南方确定稳定之后才能改革。



一旦三种税能顺利收上来,大明再增加每年两三千万两银子还是能做到的。”



崇祯听朱慈烺说过这个,当时朱慈烺举例就是宋朝的盐茶税,后来他也翻了宋史。



按照《宋史·食货志》载:至政和六年,收息一千万贯。两宋时期正常盐税约两千五百万贯,多时甚至一度达到三千万贯以上。



除了这个还有商税,商税对于大明来说等同于没有,各地一提此税无不适民怨沸腾,闹得是乱七八糟。



在崇祯看来收商税的难度比起开海可要大得多了,毕竟开海面对的只是郑家一家而已。



但是收商税那面对是整个江南,到时候暴乱一起,大明可经不起这种折腾。



崇祯犹豫的问道:“江南自古为财税重地,我朝更是半数以上的赋税依赖江南。



而且近些年北方多灾害,全赖南粮北运,若是收税引起江南动荡,到时朝廷如何处置?”



朱慈烺眨着眼:“所以儿臣让父皇放宽心,咱们先练兵,等练好了兵,那些跳梁小丑自然不敢乱来!”



崇祯想了半天问道:“那如果朕只在北方开海,作为试点如何?”



朱慈烺见劝说无用只好提出自己的折中方案:“父皇,儿臣觉得只在北方不妥,大明出售之货物生丝、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铜钱、药材、棉布、书籍、纸张等等。



其中过半来自南方,若是仅仅北方开海,那么海商货物都备不齐,如何出海?”



第四百一十七章再议开海[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