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五百年_第160章 韩信统兵 多多益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韩信统兵 多多益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秦五百年正文卷第160章韩信统兵多多益善陈平道:“陛下,这还得要看是否采用臣建议,册封敌国手握重兵者为王。采用和不采用,情况又会有所不同。”



接下来,陈平把封王之策向其他人说出。



大家都觉得,这个计策还真够毒辣,赞叹陈平足智多谋。



现场六个臣子,是子婴最核心人员,知道机密亦无妨。



赵佗道:“陛下,臣认为,是否封王,并非单纯兵事问题,还涉及到统一天下后采用的制度。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采用郡县制?若采用分封制,封敌国重要之人,使其起兵造反,在大秦灭六国后,让其继续做王亦无不可。如果采用郡县制,若还封王,等灭六国后,还得再收拾各王。”



子婴点头道:“赵卿家说得没错。还有一个问题,若朕采用封王之策,等灭六国后,若朕不封战功卓著的臣子为王,那就是赏赐不公。”



这种话,除非是极个别臣子向皇帝进言,其他人不适宜说出来。



王元、韩信、赵佗都有可能战功卓著。



子婴道:“昔日,尉缭丞相已说过,封王和不封王,各有利弊。若封王,固然可让我秦军灭六国更快,但灭六国后会有些麻烦。朕可以告诉六位卿家,统一后的大秦,绝不会有分封制。”



陈平道:“陛下,臣认为,不必急于决定是否封王。臣认为,应先灭韩。张良此人,誓死要与大秦为敌,若他不死,会给大秦带来很多麻烦,应先灭韩,除张良。”



王元道:“臣赞同丞相所言,应当先灭韩。若出兵攻韩,齐、赵必有大军救援,项羽也会派兵前来。”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上党地区,继续道:“洛阳以北的上党与赵国接壤,如若我军出兵攻韩,需派兵掐断从上党南下道路,另外,还需派兵阻挡楚军。洛阳以东虎牢关,易守难攻,我们有震天雷,破关应当不成问题,问题在于速度,如若速度够快,可在他国军队赶到前攻下新郑。”



“不过,新郑以东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灭韩攻下新郑后,楚军必会来攻,我军除非坚守城池,否则只能野战。我军军力鼎盛,就算项羽亲临,也占不到便宜。”



说了许多话,王元略作停顿,本想再说,韩信抢先道:“陛下,若赵、齐联军无法从上党南下,有可能会从上党以东的魏国借道南下。我军破虎牢关东出后,要面对诸国军队。臣有一计,我军破虎牢关后,离虎牢关不足两百里的新郑,就是随时可吃下的肥肉。



“洛阳东有虎牢关,南边有许多险要之地可据险而守。齐、赵联军和楚军赶到后,我们也不立即出战,而是与之长期对峙。敌军从远处赶来新郑,需要粮草补给。我军夺取虎牢关西边后,可重新恢复三川郡,让当地近百万人成为大秦子民。”



“这样一来,我军是在家门口作战,粮草补给容易,敌军是千里迢迢赶来,粮草补给麻烦得多,况且外出作战,若长久不得而战,必会锐气耗尽。双方对峙,我军占有主动,进可攻退可守,对峙一些时日后,再择机出击。”



子婴连连点头,认同韩信的办法。



他看对众人道:“朕觉得可行,诸位觉得如何?”



王元道:“臣也觉得韩将军所言可行。”



陈平道:“陛下,昔日始皇帝灭六国,然六国人心不服。虎牢关以西韩地,人口约有八十万,夺取这片地域后,可派训导部之人前往,教化百姓。若再跟敌军对峙一两年,我军原本青铜、铁制兵器,全部改为钢制武器后,更会所向披靡。”



目前,韩国人口约一百五十万,约四十万在虎牢关以东,三十万在黄河以北的地域,约八十万在函谷关以东、虎牢关以西。



子婴道:“按此计灭韩,诸位觉得,需多少兵马?”



王元道:“禀陛下,前期只是攻取虎牢关以西地区,二十万绰绰有余,后期需面对齐、赵、楚军队,不知对手会出多少兵,视情况而定,最少还需十五万。”



子婴道:“好,就这么定了,先灭韩,依韩将军所言实施。把马镫、钢刀、三弓床弩、寒鸦箭装备军队。骑兵在陇山秘密训练。”



皇帝命令下达后,库存的兵器被运送出去,分发给相应部队。



————————



十二月,隆冬季节,秦国年满十五岁的男丁,如无特殊事情,都要接受冬训。



陇山地区,这里寒风凛冽。



陇山东边某地,骑兵们在这里秘密训练。



这是比较大的草地,方圆一带都有未配备马镫的骑兵巡逻,闲杂人等不得接近。



五百主秦勇,亲率部下们训练。



这些骑兵的战马,都安装了马镫。



“好!有马镫就是好啊!”



“痛快!有马镫就是痛快!”



“有这马镫,骑兵可像车兵那般,向敌军发起冲锋了!”



………



五百名骑兵,五百匹战马,在草地上驰骋着。



骑兵们双腿脚底踏着马镫,勿须用双腿夹紧马身了,可以让马儿跑得更快都不用担心会摔下来。



这种方式骑马,骑兵们无比畅快。



马匹不用被士兵夹住身体,也舒服很多,更有利于奔跑。



奔跑出一段路程后,骑兵重新返回营地,秦勇道:“弟兄们,训练好在马背上用刀杀敌。”



营地外有训练场地,这里有许多草料扎成的人形。



士兵们右手紧握环首刀,骑马冲近稻草人后,挥刀劈砍。



“这刀真好用!一刀就能把脖子砍下来!”



“钢做的刀就是不一样,比青铜和铁做的都要好!”



“就是啊!很锋利,不易崩口,又不卷刃。”



“骑着马,用这钢刀杀敌,大秦骑兵天下无敌!”



“这刀真不知如何做成的?”



“只有那些工匠才知道!反正我知道,有许多制作新奇之物的法子,是皇帝陛下想出来的,若没有当今陛下,就没有大秦,就没有咱们的好日子!”



…………



训练中的骑兵们,都非常兴奋,期待着上阵杀敌。



——————————



蓝田大营,这里有重兵驻扎,周边一带,有秦军训练场。



这天,奋勇校尉吕马童,在训练场巡视。



前不久,大量的钢刀、钩镶被运送过来,韩信亲自前来下达命令,正式组建刀兵,原本戟兵,过半数改为刀兵,训练由钢刀、钩镶搭配的战法。



坚韧和锋利兼备的钢刀,深受士兵们欢迎,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神兵利器。



不仅仅是钢刀,长铍的铍,有一部分已用钢制造,性能比青铜铍优异得多。



所有矛兵长矛的矛头,同样要更换成钢制。



但兵器作坊已满负荷运作,还来不及在短时间内打造,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换。



“杀…杀…”



一名军候,率领部下进行钢刀、钩镶作战训练,有了新式武器,士兵们更有精神,都刻苦训练。



在训练中,有人扮成戟兵跟刀兵交锋。



刀兵所用的刀、戟兵所用的戟,都是木制,避免在训练中伤人。



吕马童在观看着这批士卒训练,可明显看到,戟兵被刀兵压制。



戟兵和刀兵交锋,只要刀兵把技巧掌握,戟兵能刺中刀兵的可能性很低。



“哎!又输了,被你‘杀’过不知多少回了!”



“刀和钩镶搭配,就是戟兵的克星!”



“你能‘杀’得了我,在战场上,肯定能杀敌军戟兵!”



“你也可以,上战场后,大家痛宰戟兵!”



扮着戟兵的人,和扮作刀兵的人,会相互交换身份训练。



所有操练中的士卒,都高高兴兴。



“吕校尉来了!”



见吕马童到来,王军候快步上前。



在目前秦国,将军级别以上武将,除了是镇守关隘城池外,其他将军在非战时,除了少量亲兵外,没有常备的兵力。



在常备兵力中,军职最高的为校尉、都尉,在战时有可能独立出战,有可能划归某将军指挥。



吕马童部下有近九千人,下辖八个军候。



吕马童道:“士兵们操练得不错!”



王军候问道:“吕校尉,不知何时才能出战?弟兄们有了新武器,训练了新战法,都想上战场痛宰戟兵。”



吕马童道:“听韩信将军说,会在两三个月后出兵。到时候,让敌军尝尝秦军厉害。”



王军候问道:“从何处出兵?我们还跟着韩将军吗?”



吕马童道:“韩将军没说,听从朝廷号令便是。”



————————



韩国,新郑,丞相官署。



一人匆匆进入,这人名叫朱桂,是张良派往秦国的探子。



朱桂找到张良,说道:“丞相,秦国有情况,从十一月开始,秦国大量征召兵员。”



来了!暴秦要出兵了!



张良问道:“暴秦征召多少人?是否发现有新武器?”



朱桂道:“禀丞相,卑职只知道暴秦征召很多人,具体数目无法得知。秦军训练地,所有百姓都无法靠近,无法得知情况是否有新武器。”



暴秦仍然妄想一统天下,韩国很有可能首当其冲,该面对的困难,始终躲不了。



张良立即派人把消息告诉赵国和齐国,希望他们先集结兵马,一旦秦国入侵,迅速赶来支援。



他又下达命令,韩国年满十五的男人,全部征召从军。



大家都知道,大战即将爆发。



————————



不知不觉间,已是大业五年一月,子婴穿越到这个时候,已是第十年了,刚穿越时这副身体十八岁,现在已是二十七八。



一月十八,秦国举行朝会,将会宣布重大事项。



陈平道:“陛下,三十万大军已集结完毕,只缺主将统领,率军出发。”



子婴朗声道:“大秦军队此次出征,务必收复三川郡、颍川郡,讨伐逆贼韩成、张良,灭逆贼所建的伪韩国。此次作战,哪位将军愿做主将?”



话音落下,他目光移向韩信,再移向王元、赵佗。



韩信首先出列,说道:“陛下,臣愿率军出战。”



王元出列道:“陛下,臣愿做主将。”



赵佗略作迟疑,同样出列道:“陛下,臣愿做主将。”



现场其他武将们,有自知之明,不自讨没趣。



王元和韩信最适合,由谁做主将呢?



对于韩信这个人,有能力,需要重用,但韩信不懂得谦虚,有高傲之心,既要重用,也不能让其一个人军功远高于其他武将。



王元和赵佗,同样可以重用,可制约着韩信,让子婴不过于依赖韩信,不至于让韩信一人军功独大。



略作思忖后,子婴道:“朕决定,此次伐韩之战主将为韩信,三日后率军出征。”



韩信大喜,朗声道:“陛下,臣定会大获全胜。”



子婴道:“韩卿家,你曾说过,由你来统兵,多多益善。朕给了你三十万兵,若还不够,还可再补充。朕要的是胜利,要灭韩,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把一切敢于救援韩国之敌打败。”



韩信道:“陛下,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胜,甘愿军法处置。”



子婴道:“军令状就不必了!朕相信你能取胜。”



从此之后,“韩信统兵,多多益善”一词,逐渐在这个时空流传开来,韩信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子婴再面向众臣,朗声道:“关东逆贼,朕全部都要铲除。铲除韩成、张良两个逆贼,是收复失地第一仗,不容有失。朕相信大秦将士,相信平南将军,定能旗开得胜。”



邹离出列道:“陛下,讨伐逆贼檄文,臣已写好。”



子婴道:“读一遍,让众臣听听。”



邹离拿起放在席子旁边的纸张,大声宣读:“始皇帝灭六国,天下一统,六国余孽,贼心不死……”



檄文内容写得非常好,明确指出叛贼的罪恶,天子之兵将会荡平逆贼。



第二天,咸阳城内各个公告栏,张贴了两条内容。



第一条,是声讨逆贼张良、韩成的檄文。



第二条,是韩信率大军出征的消息。



这两条告示内容被抄写很多遍,将会在秦国各郡、县、乡张贴。



一月二十一,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秦国大军集结在咸阳城东。



秦兵们队列整齐,军容鼎盛,步卒手中钢刀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春风把无数旌旗吹得猎猎作响。



今天,皇帝率领文武百官来此,主将韩信即将率军出征。



在这里,有个高高的点将台,皇帝、韩信等人站在台上。



一名郎官打开本子,宣逐诸将名单:



广威将军辛韦、辅国将军骆甲、虎牙将军范目、平虏校尉张凯、讨寇校尉刘维、建忠校尉杜凭、骠姚校尉杨喜、越骑校尉冯勉、奋勇校尉吕马童,以及都尉洪预、谢楷、杨武、陈双等人。



最后,郎官宣布,以上名单将会跟随韩信出征。



宣读完毕后,子婴取出带在身上的虎符,递给韩信。



韩信单膝跪下,恭敬接过。



上次统领十余万军队,这次是三十万大军,将会取得更大军功,韩信内心激动兴奋着。



子婴语重心长道:“韩将军,兵马、粮草、武器都给了你,如何破敌,就看你的了。”



韩信道:“陛下只需耐心等待,臣此次出战,必定大胜。”



随后,韩信命令,大军开拔。



秦兵们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此次灭韩之战,暂时将三十万士兵划归韩信指挥,包括函谷关东面营垒驻军,以及函谷关以东二十里营垒驻军。



如果后面齐、赵、楚的军队人数很多,有可能还会再增兵给韩信。



此次出兵的骑兵只有三万,战马都没有马镫。



根据原本计划,要等待关键性时刻,才会让装备马镫的骑兵突然出现。



数日后,大军出函谷关,在函谷关东面营垒驻扎。



这现成的大营垒,是韩信的临时指挥部。



————————



秦国讨伐韩国的檄文,派大军来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韩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皆已被征召从军。



韩国新郑,皇宫举行朝会,讨论此事。



大殿上,上至皇帝,下至臣子,充斥着不安情绪。



韩成哀呼道:“秦军强弓硬弩,虎狼之师。韩国男丁所剩无几,如之奈何!我们就只能靠齐、赵援军救命了!”



情况紧急,原本还想着从张良手中夺权,只能先搁置一边,保住韩国要紧。



张良道:“陛下,仅靠韩国,的确难以抵挡暴秦。臣已火速派人赶往赵国、齐国,不久后援军会到,项羽还有可能派兵参战,我们勿要惧怕暴秦。”



韩王信道:“陛下,齐国、赵国定会全力支援,韩国定能保住,暴秦占不了多大便宜。”



丁凯道:“上次伐秦惨败,一来是因为暴秦有秘密武器;二来是我们劳师远征,在秦地作战。如今,暴秦攻韩,我们是在家门口作战,秦军优势会被削弱。”



韩王信道:“陛下,只要坚守到援军赶到,韩国就安全了。”



张良道:“秦军兵锋正盛,在援军赶到之前,避免不了西部地域要沦陷。此战关键点,是要守住虎牢关,只要虎牢关在我们手里,等到援军赶到,可从虎牢关出兵反击,收复失地。”



随后,张良当场点将,让丁凯守卫洛阳,让韩王信驻守虎牢关。



秦军大兵压境,韩国百姓们反应不一。



洛阳,许多地方贴着暴秦入侵的告示。



看告示的只有老人、残疾人,因为所有青年、中年人已被征召从军。



第160章 韩信统兵 多多益善[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